第373期:《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20160401
2016-06-23 13-25-24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吉海
2、19:10—19:50(40分钟)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11)----主持人:吉红
19:50—19:53(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53—20:27(34分钟)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5)----主持人:吉安
20:27—20:3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30—20:45(15分钟)《持诵观音菩萨圣号、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59)——主持人:吉津
20:45—20:48(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48—21:00(12分钟)亮点《茶道中的耳根禅》《吾眼观正觉——正法道场 禅宗祖庭》----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寺院公告】博山正觉寺文宣义工招募 /fileroot/sygg/10171.html
2、【招生公告】博山正觉寺2016春季佛商禅修班招生公告 /fileroot/sygg/10170.html
3、博山正觉寺启建2016水陆法会公告/fileroot/sygg/10040.html
4、【寺院公告】义工招募——2016年春季佛商禅修班、水陆法会 /fileroot/sygg/10041.html
5、【时间变更】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4月30日在嘉兴梅花洲等你来/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039.html
6、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4月22日在博山正觉寺等你来 /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036.html
7、6月17日至19日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将在成都举办/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166.html
【主题学习】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接上期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佛在这里又作比喻,他知道这样讲,这些菩萨大众们还是没有懂。你看我们现在听了,每个人都“入定”,愣在那里。说不懂嘛,又好像懂一点,说懂嘛,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是不是这样?你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真痛苦啊!讲了老半天,从学生的眼睛中晓得没有懂,只好再动脑筋,再举个例子,想尽办法让学生懂。
佛经不可以随便注解,佛法也不要信口乱道,然后自己冠上美丽的名称叫作“弘法度众生”。唐代有位南阳慧忠国师,他的一个学生跑来跟他说要注解佛经。忠国师说注解佛经必须了解佛的意思才可以,于是叫侍者盛了一碗水来,里面放了七粒米,上面放了一支筷子,问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学生无言以对。这下子南阳慧忠国师瞪起眼睛骂人了,老僧的意思你都不懂,何况佛的意思?
《圆觉经》的文字很美,不要以为知道词意这样就看懂了,或者木鱼一敲,“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就磕过去了,最后也变成呆呆硬硬的木鱼。
“譬如幻翳”,翳是指眼珠上长出遮蔽瞳孔的薄膜,眼睛患了这种病,就会看到虚空中有花朵出现。“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等到眼翳去掉了,你不能说这眼翳已经消灭,也更不能说它是什么时候起这种病?
“何以故?”为什么呢?“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眼睛有病,所以才看到虚空里有花朵,换句话说,虚空里的花朵不是真的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所看到的幻相,所以这个翳,眼睛的病,与病眼所看的花朵,二者不是相对的。在佛法上这眼翳其实也是“虚幻”的。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就像眼病复原了,眼睛好了,空花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你根本不能说虚空中那假花是什么时候生起来的。
“何以故?”什么理由?“空本无华,非起灭故”。虚空中自始自终本来就没有花朵,虚空本来就没有生出花朵来,因此更没有所谓消灭。本来就是没有。怎么能说起灭呢?那是你的眼睛出了毛病,无端起了幻相,误以为虚空有花朵,其实,虚空本来就是虚空,何曾有花?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一切众生想修行解决生死,想悟道证得涅槃,是不是?佛在这里告诉你,生死的现象就如同刚才所说的花的起,涅槃就如同空花的灭,事实上,空花有起有灭吗?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么起灭?有灭吗?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么涅槃可证?所以《楞伽经》上说:“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一切都是梦幻,一切都是你心中的幻想,只要你病好了,只要你心清净了,自然无生死可了,亦无涅槃可得。
那你说我生起病来,可真痛啊!感冒流鼻涕又头疼,头疼鼻涕等于空花,我空不了呀!对不对?是啊!这是业报,因为我们的业还执着在这上面,我们自己的业把自己困住,把自己绑的牢牢的。因此给你许多方便,修气呀!修脉呀!修这样,修那样,三脉四轮不够,再加上三脉七轮;念佛不够,再加上持咒;持咒不够,再加上观想,都给你加上去。然后再来个生死、涅槃、菩提、真如等等,这些是不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幻相?是不是这样?到底真相如何?那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证实了。
“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在自己的妙觉圆照、清净性海中都没有这些花样。至于大彻大悟以后是什么境界呢?就像苏东坡的一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末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在江西九江,风景太美了,浙江省的钱塘潮,非常壮观,这一辈子没有去的话,死了都不甘心,非去不可。等到到了庐山,又看到了钱塘潮,本地风光,圆明清净,悟道以后,就是这样。
没有悟道以前,拼命地学佛呀!跑庙子呀!磕头呀!各种花样都来唷只要有功德,要怎么苦行都无所谓,要怎么刻薄自己都可以,“未到千般恨未消”啊!“及至到来无一事”,真的大彻大悟了,怎么样呢?“庐山烟雨浙江潮”,原来如此。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眼前所见无障碍的叫虚空,这个空不是暂时有,也不是暂时没有。其实,虚空永远是虚空,虽然有东西障碍显现,但是这东西一拿走,虚空仍旧是虚空。这是以物理世界的虚空来比喻,你说它是暂时存在,不对;只是多个东西,虚空未因而减少;而东西拿掉时,虚空也未因而增加。这个东西的存在与否,皆不碍及虚空的本性。
以上所说是指物理世界的虚空,而每个人本有的涅槃空性、圆觉空性,则比物理世界的空更空灵、更广大。这一段可参考‘楞严经’上佛答覆阿难的问题:“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自性圆觉之虚空乃是无量无边。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为了解释如来圆觉自性,又作了比方。原始金矿含有其他金属杂质,经过锻炼,把杂质销熔,炼出黄金。黄金本来就存于金矿中,不是经过锻炼销熔后,才产生黄金,锻炼销熔,锻炼销熔只是把杂质去掉,让纯金显露出来而已。黄金从金矿中锻炼出来之后,成为纯金,此时,纯金就不再是金矿了。经过无穷久的时间,黄金的金属性质永远不会改变,即使在未锻炼成纯金前,黄金的金属性质乃是本来就存在于金矿之中,不应说未锻炼成黄金前的金矿,没有黄金的金属成份。
如来圆觉自性,也是同样的道路。圆觉自性不是修出来的,你本来就是佛,修行只是把金矿中的杂质销熔掉而已,只是经过加工锻炼而已,佛性永远是佛性,始终没有改变。
那么如何修行呢?我们的自性本来空,本来清净,但是,现在的我们却空不了,因为现在是金矿,里面有很多杂质,妄想、烦恼一大堆,所以很多人想用念佛、念咒来消除这些杂质。那么,念佛、持咒,修到某一个程度,念不起来了,什么妄想都没有了,在这当中,既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让他清净下去,不要一直求空。空真的显现了,也不要被吓住,感到恐惧害怕那就颠倒了。如果在这境界相续后,又有念头飘浮出来,怎么办?念头来了,就又开始念佛、念咒,念没有多久,念佛念不上来,妄想也没有了,就又让它如此静下去,如果妄念又来了,再念佛。这种方法叫作肉包子打狗,妄念杂想是狗,念佛念咒是肉包子。到后来,狗也跑了,包子也没了,一切清净,此既是唯心净土,心净则国土净。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圆觉经》如此直接彻底地点出宇宙生命的究竟,可说是无上大密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心既是佛,佛心既是汝心,所以诚意敬信就感应。在这圆觉心体上,没有什么菩提、涅槃,烦恼既是菩提,‘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无所谓成佛不成佛,众生个个都是佛,本来就是佛。也没有什么轮回不轮回,自性本空,永远在三界中,在一切有中;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须出三界,亦不须入三界,本来自在。佛在《圆觉经》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真是禅宗,亦是大密宗。
注意!佛在这里所讲的这几句话很严重。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你学什么菩提道呀!不是白搞了吗!亦无成佛及不成佛,那么你还学什么佛?打什么坐?念什么咒?对不对?“无妄轮回及非轮回”,这是什么话呢?佛在这里把一切都化掉了、摆平了,这是真正成佛的境界。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那么,假如没有达到刚才所说的圆觉境界,但是也证到了空性,只是所证的空性不圆满,也得了道,得什么道呢?中、小乘道。中、小乘包括声闻及独觉乘。声闻乘偏重出世,不敢入世。缘觉叫辟支佛,或者佛觉佛,没有佛出世的末法时代,有些修行人因为过去学佛的种子暴发,因缘成熟,自悟本性,称为缘觉。佛法或分三乘,或分五乘,其中还有好几种归纳,一般而言,罗汉属于小乘道,菩萨属于大乘道。
佛说:“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声闻乘所得的圆觉境界是不是真的圆呢?不太圆,是平面的圆,不是立体的圆。只见到空的一面,禅宗称之为担板汉,只看到板子的这一半,另一半看不到。
什么是罗汉声闻所证的境界呢?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这很不容易哦!身体感受空掉了,妄想也不起了,这是小乘偏空之果。一般修行人可不要看不起小乘,很多人动不动就搬出大乘来,中国佛教讲究大乘,但是,大乘乃是以小乘作基础的呀!请问那么多学禅、学密的人,有哪几个修到“身心语言皆悉断灭”?既然自己没有做到,就不要看不起小乘。不过,佛可以骂,我们不可以骂,佛的境界我们实在难以望其项背。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过,我照拜不误,这是对有德者一种纯乎自然的尊敬,为什么呢?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这可不容易,我还不一定做得到。并且对一般凡夫,我们做人都还要尊重他,合乎礼,如果我们一皈依了三宝之后,突然间自己就伟大了起来,那小神拜他做什么?这都是贡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们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过来贬低别人。不要看不起土地公,做了很多善事,死了之后才有资格当土地公,我们自己要想想,不要说当土地公,当土地公的儿子够不够资格?不要傲慢了,对一切众生都应该恭敬,这才是真正学佛的人。所有,不要看不起小乘罗汉,等你修到了,你再来说这还没全对,还要再进一步。
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说:“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换句话说,诸声闻缘觉乘罗汉所走的路,只走到一半,还没有达到真正大涅槃的境界。“何况能以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这是指我们一般凡夫,仅凭自己的想像来推测如来的圆觉境界,那就更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这个道理就如拿萤火虫那点亮光要来燃烧须弥山一样,永远点不燃,永远烧不起来。我们常常看到学佛学道的人,都有个主观成见,打坐就想入定,自认为入定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假如入定是这样的话,那又何必打坐学佛?学死人,学石头多好!佛并没有这么说,这都是想像的佛法,越走越错,这是最可怕的。佛说一般人学佛都是“以轮回心,生轮回见”,例如我经常笑说你们学佛哪算是学佛?那是投资做生意,我学了三年佛,怎么没有效果?学佛要什么效果?佛法讲究“空”,“空”有什么效果?都是以轮回中的妄想心,生出轮回中的错误知见,就如此在轮回中转来转去,因此,“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什么是大寂灭海?就是中国禅宗所说的“放下!”在一念之间,全都放下了,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了。可是,一般人都求效果,不求放下,唉呀!我学了佛以后,生意越做越失败,事情越来越不顺利,请问我们学佛是学什么?难道就为了钱越赚越多吗?“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学佛首先要切断世俗的计较心、功利心、先将求功德、求平安之心放下,才可以学佛。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心,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想,无有是处。”
我们心里所产生的思惟从哪里生起呢?以唯识学来讲,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受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影响,所起的反应。但是,这些心理反应的思想还得依靠个东西才能存在,什么东西?气,你呼吸停止了,就没有办法思想了。我见过有些人,学佛学了一辈子,最后躺在医院里,呼吸短促,旁人说你赶快念佛啊!可是就是念不出来,没有气了。你看人死的时候,呼吸接不过来,上头咳一声,下面肛门一松,气脱开了,没有办法。我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念佛念了一辈子,我去看他,叫他念佛,可是却很可怜,念佛念了几十年,什么是念佛法门也不懂,只以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口念着才叫念佛,最后躺在病床上,嘴巴动不了,一筹莫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是念佛号,不是念佛。真正的念佛,不一定嘴巴念,心里面想着佛就可以了,也不一定要想什么庄严的佛像。如同临床前,想儿子还没有到,忍着这口气,心里头挂念着,我们只要把想念着儿子,想念着情人这一念,把物件一换成佛就对了。可惜,多少人念佛念了一辈子,始终没有搞清楚。你叫他念佛,他念不上来,对的呀!因为他的气散了,阿、阿不出来,思惟接不上来。可是我请他念佛,他摇头意思说念不出来,这时他不已想到佛了吗!又怎么说无法念呢?
我们所以有思想,与这口气在有关系,我再举个例子证明。大家有没有失眠的经验?我想每个人都有,多少而已。愈是睡不着的时候,呼吸越快、愈粗,同时脾气也愈大,越睡不着就越气,越气就愈睡不着,是不是这样?前几天有有个学生来看我,二十年没有见面了,我问他,你现在干什么呀?系主任,唷!都干系主任了,对了,你以前那位老师呢?还在吗?在呀?八十六岁了。他那位老师曾经在六十几岁的时候来看我。他来的时候说: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我说什么事?他说:我失眠三十年,中西医都治不好,我想学打坐。我说:对不起!为了学佛,打坐可以,为了治失眠,那不行,别人治得好,你治不好。他很纳闷得说:为什么?我说:你死了没有?他说:你开我玩笑!当然没有死。我说:对呀!既然没有死,你担心什么?你失眠了三十多年,还活得好好的,而且你活得比别人还划得来,为什么?一般人活六十岁,有一半在睡觉,你可以不睡觉,不是等于活一百二十年?这一本万利的事为什么不做呢?
失眠不是病,病在害怕恐惧,唉呀!我昨夜失眠,内心一直焦虑起来,结果弄得心神不宁。睡不着,起来看书做事多好!有很多病实际上只有三分,自己心理的恐惧加重了七分。
这里讲到六尘妄想缘气,佛把秘密告诉你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得定必须达到气住脉停的道理,天台宗之所以修数息观的道理也都在这里。有关于“气”,佛法分为三种层次,我们平常粗的呼吸叫作“风”;把“风”调和柔软了,在鼻间像有呼吸,又好像没有呼吸,实际上有呼吸,这叫“气”;到最后不呼亦不吸,这才叫“息”。
天台宗数息观有六个步骤,“数”、“随”、“止”、“观”、“还”、“净”,但是,许多修习此法门的行者都在数呼吸,数了五百下、一千下,只晓得数呀数,这是学会计?还是学统计?都忽略了后面几个步骤;而且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去,学佛要学不生不灭,守着呼吸数,做什么呢?数只是最初的方便法门,利用数来调和呼吸,到了呼吸柔细时,就不要数,跟随著“气”,再进一步,感觉好像不呼吸了,就止,也就不随了。
释迦牟尼佛现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思想不是真正的心,像眼病引起的虚空之花一样,是假的,是幻的,是停留不住的,是空的。用这虚幻不实的思惟,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来测度分辨佛的境界,“犹如空花,复结空果”。我们修道,如果以妄想心去修的话,都如以虚幻的空花,去期待虚幻的空果成熟。“辗转妄想,无有是处”注意!佛骂我们了,一般众生学佛,都是以妄想心来学佛,修来修去,转来转去,始终还在妄想中,在轮回中,“无有是处”,没有一样对。“辗转妄想,无有是处。”这八个字骂得很严重,千万记住,佛在骂我们呀!以妄想来搞妄想,妄想越来越多,尤其是宗教徒要注意,不要掉入“辗转妄想”的陷阱,最后搞得神经兮兮的,甚至精神失常,很严重!很可怕!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我们众生都是以虚幻的妄想来学佛修道,结果,不学佛还好,越学佛,妄想越多。都用自己的主观成见来解释佛法,越学越离谱,越讲越离谱,甚至走上魔道都不自知。“虚妄浮心,多诸巧见”,自作聪明谓之巧见,没有依照佛的真正教理,而妄加己见,因此永远不能达到圆满觉性而成佛,“如是分别,非为正问。”以如此的分别心提这样的问题不对,“不是正问”,问题问歪了。佛在这里,连金刚藏菩萨都打了一棒。好!佛与金刚藏菩萨的对话到此为止。下面是把对话的内容,归纳成可以唱颂的偈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想把这些意思归纳起来,再一次向大众宣说,于是有了以下的偈语。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诸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金刚藏当知”,金刚藏菩萨,你应该知道。
“如来寂灭性”,如来的寂灭清净自性。
“未曾有终始”,不会有开始,亦未曾有结束,无始无终,无去亦无来,无边无际。
“若以轮回心”,假如以一般凡夫众生的妄想心、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用思想来臆测佛境界,用妄想来修道,则永远在思想妄想中打转。
“但至轮回际”,如此学佛修道,只是在轮回中打滚而已。不管你修多久,始终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不能入佛海”,永远达不到佛的境界。
“譬如销金矿”,众生本来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矿,但是,金矿不是黄金,没有什么用,必须加以锻炼销熔,去掉杂质,炼成纯金,才有价值。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 著
优陀夷这番论调,真是说尽世间人情之理,太子听他说完这番话以后,也就很庄重慈和的说道:
『优陀夷!谢谢你!你说你是我的好友,你诚心诚意的话,我已完全的了解。但是,我再三思考的结果,心中自有我的看法,请你也就留心的听我说吧:
『你说人生在世,爱欲是最大的快乐,可是,优陀夷!你知道我的苦闷正是因为人生是无常之相吗?你知道我心中的不安是因为受苦的众生都还在无法求得解脱吗?你所说的女色之乐,我也不必来为你否认,不过,假若在这些快乐之中,没有老病死的痛苦,不是无常短暂而是永恒不变的,我也就愿意去追求这种快乐而不求厌离了。
『那涂着香粉穿著丽服的宫女,假若她们不会衰老,爱欲虽是过失,但在人情上尚可说得过去。无如她们此刻还在一步一步的接近衰老和死亡!
『实在说来,人间就是老病死积聚起来,她们假若自己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对于自己尚要厌恶恐怖,何况对别人的老相、病苦、死患的身体,怎能生起爱着的心呢?反过来说,祇知道自己的健康,忘记死亡的可怕,终日沉迷在五欲的境界里追求爱欲之乐,这样不懂事的人,与无知的禽兽又有什么不同呢?优陀夷!你刚才所举出的那些仙人,就是不知道五欲的可厌和危险,所以被五欲的洪流冲没了。五欲实在是灭身的根源啊!
『比方说,那些强壮的青年,青春的少女,假若他们执着五欲的境界,不体会行将衰老死亡的身体,自以为自己是胜利者,可是,优陀夷!胜利者毕竟是老病死与无常哩!
『假若方便顺从女子的爱情,而来接受五欲的快乐,这是叫做执着,不叫做方便。顺从、习近,这都是虚伪欺骗的,我一定不愿这样做!凡是世间上的事情,你对他太热心了,你就会对他生起执着来,太执着了,就会产生出过犹不及的后果。你现在要我接受那些我所不爱的欲乐,而叫我来方便顺从,这岂不是很大的虚伪吗?违背我的心而去从事女人之爱,还要说,这就是「人间根本的道理」,我实在不懂这样的道理和见解!
『世间是老病死的大苦海,是一切众苦的积聚地,若有人要我堕落到里面去,这绝不是我的良友给我的忠告!唉!优陀夷!生老病死的大患,实在是可怖可畏!你看,一切都在无常变化,我们一天一天的走向坟墓,谁还有心去追求暂时的爱乐呢?
『优陀夷!这是我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我的心,一刻都不停的在战栗着,我想到我的身体在不久的未来要毁灭,我夜间睡觉都不能入眠,谁还忍心闭着眼睛去沉溺在五欲之乐的苦海之中呢?优陀夷!无常之火已经烧近我们的身体,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假若有人叫我对这些虚假的爱情,不要生起忧戚的心来,那不是要我做一个木石的人吗?』
太子为优陀夷用种种的方便说了五欲是可厌之法,听得这专爱寻花问柳的大臣优陀夷都羞惭的低下头来。
太子和优陀夷的这一席长谈,不觉已到了将近黄昏的时候,太阳渐渐的往西山下落去,飞鸟也在忙着寻找他们的归巢,这些众多的宫女,悦耳的乐器,终于没有用武之地,她们只得带着乐器很惭愧的回城。
人去园静,静静的树林,静静的花草,静静的远山,静静的池水,太子独自一人静静的在园中徘徊了一会,又坐在閰浮树下沉思宇宙和人生种种的问题以后,他才孤单的返回城中的宫殿。
优陀夷把今日的情形照实的禀告净饭大王,净饭大王听后,知道太子决心不染五欲,认清世间的无常,心中生起极大的忧愁和悲苦,像一把利刃插进他的心房,他感觉伤心到极顶!他立刻召集一个紧急的群臣会议,大家商讨计划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改变他的厌世之心?
诸大臣都异口同声的回答:
『除了增加五欲之乐能够改变太子的心外,再也找不出其它更好的方法!』
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从此,净饭大王又在太子的宫中,增添更多的财宝、美女,他想用这些来不分昼夜的娱乐太子的心,但是,太子对这些一点留恋的心情都没有,每天他都为老病死而忧患而烦恼!他好象是锐箭射中的狮子,在高山茂密的林中着急。
净饭大王除此以外,又选择很多年龄很轻,容貌端正,聪明伶俐的贵族少年,日夜的侍候在太子之侧,进退都有一定的礼仪。净饭大王真是费尽苦心,他想以这样来使太子感到王者的权威。可是,在太子的心中,对这一切人为的排场,一点荣耀骄傲的念头都没有。
有一次,太子又启禀父王,他要和贵族子弟们到城外的园林中去玩,父王只要他高兴去玩的,从来没有不准许。当太子在园林中玩的时候,他总欢喜一个人独坐在树下思索冥想,他叫那些贵族的青年,各人自由的去游乐,只要不惊扰到他。
他静静的端坐的閰浮树下,生死、起灭、无常转变的道理,像海潮一样的在太子的心中起伏,他想:「世间实在是一个苦的地方,人之一生是有限的时间,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这真是最大的悲哀!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惊惧。呵!这就是人生的大患!我不能像世间的常人一样,我要战胜这骗人的青春健壮,我要征服恐怖的老病死,我更不让世间上的人,永远这样受苦,现在我急需要的是求得解脱这些的道理。」
太子正在思惟的时候,忽见前面有一个沙门向他走来,太子赶快的站起来迎接,并很恭敬的问道:
『请问你,你是甚么人?你为甚么要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呢?』
『呵!你要问我这个吗?我告诉你,我是离开家庭束缚的沙门。我厌离老病死的苦恼,我为了要求得自由解脱的大道。众生,没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没有人能逃脱瞬息万变的无常,因此,我才出家来做沙门。我没有甚么可以忧愁,也没有甚么可以欢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够获得不生也不灭,达到冤亲平等的境地!
『我,没有财欲也没有色欲,终日隐居在山林寂静的地方,断绝世间名利的关系,没有「我」的观念,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没有净秽的选择,也没有好丑的分别,在市镇或村庄上乞食,滋养这假合的色身。
『遇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我就设法为他解救,我没有希望别人报酬的心理,更没有求功德的念头。我只觉得众生的苦恼都应该让我一个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众生还有谁呢?』
太子听沙门的话后,满心欢喜的说道:
『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思想,远离一切欲念,寻求解脱的境界。同时,我也有救度众生的愿力,只是我还没有懂得怎样去作,今天幸而遇到你,我彷佛见到黑暗的世间上一盏明亮的灯光!』
太子说罢,再看沙门,沙门忽然不知跑到那儿去了!
太子以为这是过去诸佛来点化他的,他即刻立定坚决的志愿,非要去出家不可!他收敛起一切恩爱之情,和那些贵族子弟,默默的回城。
太子入城进得宫来,先向父王问安,然后说明生死的可畏,恳求父王允许他出家。太子鼓着勇气说道:
『父王!在这个世间上,不论男女,不分贵贱,有会合的欢喜就有别离的悲哀!所以,我现在就要去出家,求得真正的解脱之道,希望慈爱的父王允许我的祈求!』
净饭大王一向所忧虑的问题终于听进他的耳朵,像霹雳一声,惊得净饭大王战栗颤抖起来,他向前一步,抚摸着太子的手,流泪满面的说道:
『悉达多!请你中止你的这种思想,你是无论如何不能这样想的,你的年纪很轻,青年人的思想是会变动的,也是最容易招致错误的!世间不是如你想得那样可怕,人生也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可厌,你要出家修行,一定不会达到究竟的境界。
『学道的人,都欢喜到寂静旷野的森林里去居住,但他们的心,并不能完全寂灭。悉达多!你要去出家学道,至少你到我这样的年龄才可以,不然,你是绝难如愿,甚至会懊悔。
『你,现在将要统领这个国家,继我来管理国家的政务,让我先去出家,你是绝对不能的。你舍了父亲,忘记了嗣国的重任,这是很不合理的。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顺从世间之法,继承王位,等到你治理国家数十年后,你对国家尽过义务,那时候你才可以去出家。』
太子听了父王的话后,很恭敬的向父王禀白道:
『父王!你说的这些话,早就在我的心中想过,如果现在父王能保证满足我的四个愿望,我也可以考虑不去出家。这四个愿望就是:第一、没有衰老的现象,第二、没有疾病的痛苦,第三、没有死亡的恐怖,第四、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
净饭大王连连的摇头道:
『悉达多!你绝不可以说这样的话,这四个愿望,谁也不能保证的。悉达多!如果你要求别人保证你这四点愿望,给人知道了,一定要嘲笑你这无智的要求。你现在立刻停止要求出家的心,我在最近就要你继承我的王位!』
太子很有礼貌而又沉重的说道:
『这四点愿望如果没有人保证,请父王还是听许我的出家吧!让我自己去成就这四点愿望。
『我此刻,好象住在一个被火烧起来的房子里,我必须要走出这个房子,寻求一个安稳的地方。聚必有散,会必有离,这是最普通的道理。世界上无论什么人,用合理的方法生活也得要死,用不合理的方法生活也是要死。死,人生毕竟是不能免的。那又为甚么不在合理的生活中去寻求解脱呢?』
净饭大王已经知道太子的心是不可回转,他只有尽力的想出种种的方法来留他。他想,这个时候跟他讲话是无益的,只有再增加更多娇美的宫女,添置更多悦耳的乐器,引诱太子情欲的心。除此,他又令人日夜防卫,阻止太子的出家;国中诸大臣,也常到太子的宫中,劝他接受父王之命,预备嗣位的大典。
太子在宫中辟了一间静室,很少去看望耶输陀罗和罗侯罗,而耶输陀罗也因为初生爱子,所以她的时间和乐趣,大都集中在罗侯罗的身上,总以为夫君忙着国事,无暇进入她的宫门。
太子每次见到父王的时候,都看到他在愁眉苦脸,太子心中更觉得王宫像鸟笼一样的关闭着他,使他苦恼!
宫中的宫女,奉国王的命令,一时一刻都不肯离开太子的周围,一颦一笑,都竭尽媚力要去拉转太子的心,像深秋森林里的鹿,猎夫的一举手一投足,牠们都丝毫不敢懈怠的在细心注意。
然而,太子并不要猎取这些自作多情的鹿,他并未把她们看在眼中。她们穿著盛装,鼓着精神,在深夜里,还奏着美妙的音乐。音乐是令人陶醉的,但太子的心,却是远远的,远远的,空无一物。
宫女们长时间的演奏,终于是疲倦了。有一天夜中,她们因为整日辛劳,不觉都昏迷的睡去,容颜上的脂粉涂得已不均匀,身体上呈现出种种的丑态,有的是仰天而卧,有的是卷曲睡眠,乐器散乱在她们的身旁,璎珞像锁炼似的掉了下来,和着装饰的衣裳而眠的像捆缚在她们身体上的绳索,抱着琴瑟而卧的像刚被处决的囚犯,有的依着墙睡去的像杀人的弓箭挂在墙上,有的伏在桌上而眠的像是上了绞刑,有的流着涕涎,有的发出鼾鼻,有的合眼开口,有的磨着牙齿,千姿万态,实在是极尽了丑陋!
太子本来是睡在床上,听到烦扰的音乐和歌声停止下来,窗外照进银辉似的明月,太子此刻再也不能入眠,他即披衣而起,看看睡在床上披头散发的耶输陀罗,怀中抱着罗侯罗,他没有惊动她们就走出来,当他经过宫女们歌舞的地方,太子举目一看,不禁惊讶万分!这些宫女起初都是很妖艳的姿容,而此刻都变成如此的丑态,太子沉默的看了一会,只是感叹不置!他的心中不觉油然的生起一个念头:
「这一切世事是这样的虚假,我不能再有一刻的踌躇,我要赶快离开这里去寻求解脱的地方!」
太子实时下了坚定的决心,他望了睡着的耶输陀罗及罗侯罗最后的一眼,就经过沉睡着的宫女身旁,轻轻的走向车匿住的地方。
『车匿!把白马犍陟带来!』
『这样的深夜,你要到甚么地方去呢?』车匿低声的问。
『我要出城饮甘露的泉水,你快点把马牵来,那个泉水的地方有不死之乡!』
车匿已经知道太子的本意,嗫嚅着说:
『太子!夜深了,这时候出城,对于贵体的有妨碍的,还是恳求你明天的早晨再去吧!』
『车匿!你没有听到我叫你把犍陟带来!』
这样低低而又有权威的声音,使车匿感到非常的畏缩而惊怖,车匿以为太子深夜出城,应该要禀告大王,得到大王的旨意才行。然而威严的太子看着他,使他不得不把太子爱用的白净的骏马犍陟牵出,太子摸抚着马的头,好象对人讲话似的对犍陟说道:
『犍陟!父王当初骑了你,往来在千军万马之中,终能获得胜利。我现在也要仗你往昔的英勇,带我到有甘露的不死之乡!战斗的时候,有众多的军旅;游乐的时候,有很多的人陪伴;商人去求宝,乐从的人也很多;但是,苦乐相共的难友,真实为道的良朋,那就很稀少了!这二者如果都能获得,实是人生极大的幸运。犍陟!我现在出城,为了解脱生死的大事,为了传播救世的圣音,为了救拔苦海中的众生,你!犍陟!假若你要救济你自己的将来,那你就要应该先分一点幸福给其它的众生,竭尽你的力量,走在漫长的旅途之中,万万不可疲倦!』
太子说罢,跨上了马,马鞭一扬,命令车匿一同出城了。
人,像天上静静满轮的明月;马,像上空迅速飘浮的白云;没有喘息,没有嘶声,城内的万象都寂寂的在睡眠,唯有太子和马的心很锐,奔驰如流星一般,东方还未白,已经行程数十里了。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乘车相撞,诵咒脱险
张文炳
笔者是从民国廿九年起,在一种家庭极度纷扰与痛苦而无法解脱的状况下,偶得一位善知识同事 (前衡阳车站副站长) 张克昌君的启示, 发心为全眷祈祷善解冤结,敬谨持诵《白衣大士神咒》。十余年来,除本身公事私事所占有的时间外, 差不多行动坐卧, 一直是口中念念有词, 竟念成一种无念而念与念而无念的习惯,并体验到许多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感应,真令我五体投地,心悦诚服,不敢不百分之百相信我们这娑婆世界, 任何角落, 随处都有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你说是迷信吗?生龙活现, 确有铁的事实。 你说不迷信吗?却找不出科学根据。 我究竟是一个略为喝过洋墨水的人, 以往总觉得这一类神奇故事,如强与人谈,不唯妖言惑众,抑且太不摩登。不谈嘛,又觉骨鲠在喉,瞒昧良心。而今我正式信佛,因为常听讲看经,逐渐薰习,对感应这一类理由,虽不敢说确有领悟,谈得头头是道,但至少我心中疑团,已告冰释。何况我既入佛门,就应当宏扬佛所已说的话,遵行佛所已做的事。正如先圣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一样理由,同等光彩。管他摩登不摩登,但求我心之所安,还是不打自招写供出来:
三十年夏, 应旧友苦邀, 辞铁路职, 任军委会西南物资进出口运输公司遮放支处车务股长。遮放为滇省(云南)横断山脉中纵谷边地,气候湿热多雨,疫疠流行。余到后即患恶疟,终日呻吟,忍病办公,与一般南洋来华侨司机打交道,言语不通,办事极感棘手不久阅报载,国际间情势暧昧,复酝酿有封锁西南公路消息。而该处严处长及友人孙玉田课长,又均奉令改调腊戍。人事全非,进退维谷,正悔此行猛浪, 忽迭接重庆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老友高虎望君函电, 怂恿火速赴渝。幸因有病,方准辞职,于是又乘汽车循原路回筑转渝,旅途病中,固未尝一日忘持大士神咒也。某日住宿黔境普安,翌晨开车前,觉神志忐忑不宁,下意识间,忽问司机: “汽车行驶,是否亦有碰车之祸?”他见我出言不祥,责骂于我,我亦自以失言为异。车行到距安南约二公里,正爬一陡坡急弯而上,迎面忽来一车,势难控制,声响到处,我唯紧握窗框,闭目念咒,真的便碰个正着。我车水柜及发动零件等,当即破坏,而后侧右轮,悬落坡外,就要翻覆,我与司机幸而无事。象这类直觉预兆,我在民国三十二至三十四年因公旅行湖南、广西、贵阳、四川、西康、陕西、甘肃、新疆间,确有不少,履险如夷,不及细述。无论是坐飞机、汽车、轮船、木排、滑竿,或骑驴、骡、牛、马、骆驼,打肩落店,我总是默持神咒,日常发心,不仅为自身祈求平安,并为所遇之一切人畜众生求脱灾难也。
(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觉生月刊》二十六期)
脊髓骨脓肿痊愈
刘海泉
你说这是一件奇迹么?不错,这是我最近亲身体验的事情。我不会渲染它,只是想忠实的叙述一遍。 首先我还要声明一句, 我从未写过稿, 所以这篇东西不会有你所认为满意的词句。可是,朋友!请耐心一点看看它,至少会使你知道一件奇迹,而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我是一个守卫在前线的战士, 一九六一年十月中旬因一次任务中不慎擦伤了脚踝,经治疗后即已痊愈,却不幸因注射消毒不良,引起臀部发炎,遂服下多量抗生素以图消去, 但告无效。 发炎处越发肿胀, 由左边臀部一直越过髓柱扩展到右边臀部,痛苦异常。不已住院请医官施行手术,在左边臀部开刀,切开两寸多长,一寸半深,好让脓血由此流出。患处在外表看来仅是肿胀,然而内部却已烂空,故经此一刀放出三百西西的脓血。还有一处是在髓柱骨上方,仍然肿胀,内部脓血流不出,必须再行开刀一次。但据官云: “髓柱骨附近有坐骨神经,因各人体质不一,如不慎切断神经,整条腿就将残废。若不开刀,脓血不放干净,到扩大时,后果同样可虑。”于是拖延近一星期,犹豫不能决。当我获知此种严重性时,内心万分恐惧,精神极为不安。当天我获得伯父母的一封信, 奇迹就因此产生。 他们二位老人家告诉我, 此病乃系宿业所致,已经替我念了数十遍《普门品》、 《大悲咒》,又叫我自行念佛,虔诚祈求菩萨加庇消灾早愈。对于念佛消灾的事,以前我是怀疑的,若以浮浅的科学观点来看, 简直是认为痴人说梦。 但如今不由我不相信, 因为千真万确的事实使我建立了信心。起初我是默默静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一遍又一遍念个不停,疲倦了休息,醒来时又念。第二天我找到了一本经书,于是看着书念《白衣神咒》、《普门品》、《大悲咒》。同样的一遍一遍的念下去,只念了三天,说也怪,那髓柱骨上面肿胀的脓竟已完全消除,不必再开刀,也不会残废, 我的病因此就很快的出乎医官的预料迅速痊愈了。 治病固然是要医药, 但哪有如此迅速的道理,很明显的,这是菩萨的加被,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在我本身得到了一个证明。
有了这次经验,我更用功念佛,那时我的病快要好了。有一个晚上,救护车送来一个负伤的紧急伤患, 破片贯穿了他的右臂, 经由肚子出来, 伤及小腹和肝脏,流血不止,伤势严重,危在顷刻。医官们忙着为他施行手术,开刀接肠、补肝,尽最大的努力去急救,输血管注射了一瓶又一瓶。但主治医官云,他们只是尽人事而已, 希望是渺茫的。 手术完毕后被抬到我附近的一张床上继续输血, 当天快亮时,他的精神忽然一振,说话亦很自然,讲出他负伤的经过。医官见此情形,知是回光返照,更捏了一把汗。当我获知他的伤势如此严重时,即发心为他默念 《普门品》 、 《大悲咒》 , 连续不断的念, 求菩萨慈悲加被这位英勇的战士,他是为救国救民而负伤。我专心诚意的念,祈求菩萨保佑他,念了又念,疲倦了时,休息一会儿又开始念,接连念了三天。他居然由危急转为安静,终于脱离险境,进入康复的坦途。当时我心中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他不知我在帮忙,可是我终于作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功德。我要叙述的事实已如上述, 我不会写文章, 只能告知一个事实, 并希望读者不妨一试。 因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观世音菩萨, 愿力宏深, 寻声救苦,的的确确是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的呀。 我公告这一事实, 只算是我报答菩萨恩德于千万分之一而已。
(一九六二年四月一日《觉世旬刊》一七六期)
【正觉亮点】
1、茶道中的耳根禅 /fileroot/fjxw/10070.html
2、吾眼观正觉——正法道场 禅宗祖庭 /fileroot/2015dxscxsly00004/9169.html
* 下期预告 *:
2016年4月8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吉香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2、《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随喜各位共修功德!
本期【正觉沙龙】学习圆满,下期再见!
(201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