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期:《圆觉经略说》南怀瑾——佛经故事:《莲花生大士传》20160108
2016-01-13 11-21-27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吉香
2、19:10—19:51(41分钟)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2)----主持人:吉红
19:51 —19:56(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56—20:30(34分钟) 《佛经故事》——(144)《莲花生大士全传》(2)----主持人:吉安
20:30—20:35(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35—20:47(12分钟)《持诵观音菩萨圣号、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50)——主持人:吉津
20:47—20:5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50—21:00(12分钟)亮点《空手造不空 茶具全在感觉中》等两篇----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禅修茶道】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走进成都 邀请函/fileroot/fjxw/9720.html
2、博山正觉寺文化发展中心招贤纳士/fileroot/sygg/9503.html
3、欢迎公司团体或个人参与 协办、赞助、鸣谢、随喜 禅修茶道祝吉祥音乐会/fileroot/2014dxcxjx00015/9607.html
4、欢迎融入福慧之源—博山正觉日行一善/fileroot/2014dxcxjx00015/9482.html
5、博山正觉寺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号——正觉福田/fileroot/sygg/9751.html
6、博山正觉寺丙申年(2016年)法会安排/fileroot/sygg/9798.html
7、冬日的暖阳—小记禅修夏令营广州学员品茶联谊会/fileroot/ygfc/9771.html
【主题学习】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接上期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若能把握住这段经文,“圆觉经”不需要讲,已经讲完了,再讲就是多余,再讲就是第二义。以下我们姑且作多余的讨论。
严格来说,学佛禅坐之真正目的,乃在于求得身心寂灭,而不是为了头疼、肾脏病等各种病痛,或是除去烦恼,逃避现实等等。一般人学佛打坐都是“垂老投僧,临死抱佛”的心理,不然就是像做生意贪求好处。
那么,身心如何寂灭呢?现代人不要说寂灭,得止就很难了,平时我们的心不在散乱就在昏沉中,念佛愈念愈烦,打坐愈坐愈乱,如何寂静得了?注意!不只是“心”要寂灭,灭掉一切烦恼,灭掉一切妄想,“身”也要寂灭。心寂灭还可以想象,“身”如何寂灭得了?这个肉身之躯处处给我们障碍,你念佛可以三天三夜一心不乱,可是你三天不吃东西,便饿得受不了,而且打起坐来,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不能安详,此身如何寂灭?
要达到清净觉地,必须做到“身”“心”寂灭,才可以进入自心本性的清净觉地,才可以了解到,我们的自心本来在神通大光明藏中,也就找到自己的自心本性了。不只是心要寂灭,身也要寂灭。纵然你修到心能寂灭,但是身未必能够如此。所以,我近年要各位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指示,赶紧修不净观--白骨观。必须走这条路,“身”才能得寂灭。否则,无论什么气脉、明点,单身法、双身法都没有用。因为末世的众生业力重,哪有可能修成这些法门?非修不净观、白骨观不可,千万注意。
平等本际,修持达到身心寂灭以后,更进一步就是平等本际。西方希腊哲学亦提倡政治人权之平等,释迦牟尼佛则更彻底提出一切众生平等,不管你有地位没地位,有钱没钱,受教育没受教育,四肢五官健全不健全,都一律平等。连狗呀!猫呀!牛呀!猪呀!也都和人一样平等。甚至连诸佛菩萨也一律平等,如文殊师利菩萨及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仍现菩萨相度众生。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早远劫前即已成佛,他的徒弟当教主,他化身为菩萨,辅助徒弟教化众生。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只要达到身心寂灭,清净觉地,一念圆觉以后,都一律平等。没有说过去佛比我早在几千亿劫前成佛,我现在成佛,功夫不及他吧!没有这回事,只要你悟了道,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一律平等,这是形而上道体的平等。什么是本际?此际不是国际,不是人际,这是一切众生自性根本,一切佛法根本,“本”是形而上的道体,任何三世诸佛与一切六道众生在形而上的道体上,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别的。
修持做到了身心寂灭以后,才能达到平等本际。到了平等本际,自然是圆满十方。在诸佛菩萨自性平等本际里,没有一处不清净,没有一处不圆满。圆满就是没有缺陷,没有渗漏,不生不灭,不增不灭,不垢不净。充满十方,无所不在。东西南北上下谓之十方,充满整个空间,超乎空间,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隅(YU2:角落)不是固定于某一处所。
“不二随顺”,不二就是唯一,一真法界,也既是圆觉境界,干净处有佛,不净处有佛,不净处有佛;天堂有佛,地狱有佛;善人心中有佛,恶人心中有佛,一切众生性平等,此谓不二法门。出世是圆觉,入世亦是圆觉;成佛是圆觉,众生亦是圆觉,无处不圆觉。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到此不二境界,自然就是净土。既不散乱,亦不昏沉,一念清净,真正净土现前。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 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这部经是大经,佛说此经时,与十万个大菩萨在一起,此十万大菩萨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举出十二位菩萨名号,“圆觉经”是释迦牟尼佛答复此十二位菩萨所提问题的经典,所以大陆上的圆觉寺,一进门便供着这十二位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与其眷属小菩萨们都同样进入三昧,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中,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大小菩萨都一律平等,都无我相。无我才能平等,大家无我,同一法界。
现在各位看看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有没有道理?读经要用第三只眼--用脑筋想想看,此为思维修。“圆觉经”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已经告诉我们佛法大乘道的修法。第一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成就,悟了道智慧成就以后,就要起“行”。光想自己入修,不入世,不修菩萨行,那是不对的,所以古人骂禅宗容易流入小乘偏空之果,非菩萨道也,这骂得也不无道理。但是,达摩祖师的禅不同,有理入及行入,理入智慧成就以后,须入世修菩萨行。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以后,接着便是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但是入世可不容易,必须手眼通天,千手千眼,手是手段方便,眼是智慧方便,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大乘菩萨无论魔道、妖道、鬼道、外道、小乘道无所不通,法门无量誓愿学,因此才能有很多的方便,才足以摄受折服各种不同的众生。这就是普眼菩萨的道理。
有了普眼菩萨的境界以后,修持才能达到金刚藏菩萨颠扑不破的境界。金刚藏的意思一是不为外界所迷惑动摇,再则是粉碎外界的邪魔歪道。
再以后是未来继承佛位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在欲界天的中心--兜率天为天主。兜率天与我们一样声色犬马,五欲俱全,吃喝玩乐样样都来,并不清净。但是,其中有座内院,摒除一切声色犬马,弥勒菩萨在此说法,“瑜伽师地论”便是弥勒菩萨在此内院说的。印度的无著菩萨夜晚入定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早晨出定,作记录,如此写成一百卷之“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下一生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剃光头,以出世法表相,现出家相成佛。
要如何成佛呢?必须先得到清净智慧,有了清净智慧,才能威德自在。如文殊菩萨于释迦牟尼佛上座即将说法时,引磬(QING1)一敲说:“说法竟”。释迦牟尼佛一句话未说,又进去了。文殊菩萨此时说了两句话:“我为法王,为法自在。”这就是大威德大自在,然后就是辨音菩萨,辩才无碍,法音清净。辩才无碍,必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由多生累世说法之功德而来。并且还要净诸业障,我们的业障可并不那么容易消除,“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荆”业障不是一下子去得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地消。业障除净以后,才能普觉圆觉等妙二觉,等同于佛。成了佛之后如何?是否就不来了呢?不,还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像贤善首菩萨所代表的意义。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相,代表着十二种法门。看懂了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才有资格来研究“圆觉经”。
好,下面好戏要开锣了!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发起清净心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如何不堕入邪见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空
无明妄想如何断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告佛言:】
第一位出场代表问法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又名诸佛之师。在佛教造像上,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狮子代表百兽之王,狮子吼,百兽脑裂,威猛无比。在密教的塑像上,文殊菩萨则是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经典,此剑乃智慧之剑”,拔开慧剑,斩断情丝,代表着智慧成就。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以上是对文殊菩萨简单的介绍,也点出学佛首重智慧。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这些是印度的礼节,如同中国古礼的打躬作揖,三跪九叩。顶礼要五体投地,两手两足着地,额头要碰到长辈的脚。右绕三匝,合掌向右绕三圈,口中还要赞叹一番。叉手不是两手插腰,是合掌的意思。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
堕邪见。】
“大悲世尊”就是说大慈大悲天上天下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佛啊!世尊是对佛的尊称,“世”不只指我们人世间,包括天上天下,“尊”即天人师表。“愿为此会诸来法众”,希望您为这里在座那么多从各处来求佛法的大众们解说。说什么呢?“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如来就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之佛,大彻大悟成佛之后,就称如来。“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拿“金刚经”来注解“圆觉经”,或以“圆觉经”来注解“金刚经”,就很清楚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指得就是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本起是成佛的根本,如做生意要以钞票做本钱,写字总得拿支笔,成佛靠什么呢?--清净,清净是成佛第一步,成佛的基因、因地。法行是法门,如何能做到清净?达到清净的法门是什么?清净的反面就是不清净,也就是烦恼、散乱、妄想。我们要求得身心清净很难,人心都不清净,是不是?
以上是文殊菩萨所问的主题,接下来还有副题。“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菩萨等于中国文化中圣贤里的贤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等有大成就者就是圣人;那些正在进德修业,尚未达到圆满境地,而小有成就者是贤人,如子思、曾子。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 ”翻译的简化,中文有时翻译为大士或开士,然而大士或开士尚不足以概括菩萨的意义。菩萨有觉悟有情之义,觉悟是自己已经悟道,但是功德没有圆满,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尽一切众生,众生那么多,怎么度得完?你的痛苦我来挑,你的烦恼我来解决,你的困难我来帮忙,你说多情不多情?这就是菩萨行为,中国文学里有两句诗: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个主题,是如何成佛?文殊菩萨也在此点出了问题的答案,要想成佛,就是要得到本起清净因地法行,身心随时都在清净中,如此修行就可以成佛。假使心中有所求,有修道清净,想图个清净,那就不清净了,必须摆脱这一念,才是毕竟清净。不过,这个境界太高了,不容易达到,因此,文殊菩萨退而求其次,而问大菩萨如何发起清净心?
如何发起清净心
我们经常听到佛教的朋友们说发心,一般所说的发心,不外乎出点钱出点力,这是发小的心。经典上说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真发心。发菩提心又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才可以无我,才可以牺牲自我度一切众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此处所讲的清净心。诸大菩萨虽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发了清净心又什么好处?可以远离诸病,什么病?头疼、牙痛、胃痛、心脏并肝脏并肾脏病,这些是肉体地水火风四大不调所引起有形的病,还有属于心理无形的病,诸如一切烦恼,一切希求,一切妄想,贪、瞋、痴、慢、疑....等等都是病。
佛眼看世间,一切众生皆在病中。病从何来?病从业生。每个人的因果报应不同,身体健康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天生身体健康,到了七八十岁,还步履轻便,精神奕奕;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病中即愁中;另有些业力重的人,没病还自认为有病,到处求神问卜找药吃。业从哪里来?业由心造。换句话说,要如何才能身心无病呢?很简单,发清净心,就可以远离诸病。
讲到“发清净心,远离诸病”,中国禅宗有个故事。禅宗的教育法很特殊,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再加上慈明骂。宋代慈明禅师喜欢呵佛骂祖,骂人是他的教育法,他的骂是出了名的,他的佛法可也了不起。当时的驸马爷是他的同参道友,也参禅开悟了的,临死前,写封信给慈明,告诉他要走了。慈明乘船赶去,驸马等他一到,两人谈了几句就走了。慈明禅师在回程的船上,突然中风,嘴巴歪斜。
他的徒弟急得不得了,说:“师父啊!您是悟了道的一代大师,现在嘴巴歪了,回去怎么见人?”
这位师父平日爱骂人,呵佛骂祖惯了,现在果报来了,嘴巴都骂歪了,这怎么办?
慈明禅师说:“别急!不用担心!”然后双手托住下巴,用力一扭,说:“你看!这不就好了!果然嘴就不歪了。大家想一想慈明何以有此本事?
还有一位天王悟道禅师,整天打坐,县长来访,亦不加理会,把县长惹恼了,叫人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这下子把这些人吓住了,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天王悟道后来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难过得哎呦-哎呦-地叫。
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一点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么大声,让人听见,多丢脸!师父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
悟了道的师父生病还哎呦哎呦地叫,这像什么话?他的道悟到哪里去了?天王悟道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呦哎呦里,有个不痛的,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几个徒弟都说不知道。
师父说:“我传给你们要不要?”
“当然要,求之不得。”
“好!喔呦!这个是不痛的!”然后,两腿一盘,走了。
各位参参看!哎呦哎呦叫的是痛的,喔呦喔呦叫的是不痛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不堕入邪见
文殊菩萨问了菩萨如何发清净心,远离诸病的问题后,还问了另一个副题,如何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我们现在还没有到末世,到了末世末法时代,连佛像、经典都没有,只剩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是像法时代,还有佛像、经典流传,还算好的时代。到了末法时代,那就很惨了,人类互相残杀,连草木都可杀人。文殊菩萨的慈悲心顾虑很周到,请求释迦牟尼佛,设法使未来末法时代有善根求大乘菩萨道的众生,不堕入邪见中。此所谓邪见,是指不正,歪了,偏了,凡是偏离了佛法的正知正见,都属邪见;也可以说,凡是学佛修道离开了此清净心,都是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印度礼仪对师道佛法的尊重。文殊菩萨说完了这些话之后,五体投地,行大礼,如同中国传统礼节的顿首稽颡(SANG2:额头)在此顺便提一提中国的丧礼。像我现在年纪大了,看报纸所关心的不是红字的喜事,而是黑字的讣(FU4:报丧,也指报丧的通知)文,看看哪位朋友又走了。看这些讣文,经常笑话百出,死在医院里,也称寿终正寝。正寝是指家里的主卧室,我们以前都是把家里最好最大最主要的房子给父母祝子女无论官做得多大,地位多高,也不敢睡正寝。寿终正寝是说死在家里的主卧室里。
人死以后,等尸体完全冷却,再移到大厅,经过小殓(LIAN4: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大殓,让大家看清楚是清清白白死的,不是被谋害死的,然后下葬。不像现在人死不到五分钟,立刻送到殡仪馆,往池子一丢,泡在冰水里。然后跑到别人家里,坐在大厅,嚎啕大哭,这些都不合中国古礼。报丧是不准进人家家门的,只能站在门外,对方出来,无论大人小孩,孝子都要跪下。所以讣文里顿首稽颡是向大家跪下磕头的意思。现代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中国文化了。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同样的话重复讲三次,表示慎重。如同国家的法律条文,在立法院里要三读才能通过。这是印度古礼,表示对老师对真理的尊重。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
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说:好的!好的!善男子(尊称也),你们能够为诸菩萨,询问如何成佛的基本法门,以及为末世一切求大乘道的众生,得到正确的认识,使得正法保持在世间,使众生不堕入邪见之中。你现在仔细地听,我为你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答应说法之后,心里很喜欢,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大众也静静地洗耳恭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
相,永断无明,方称佛道。】
“善男子”,等于说诸位同学、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很客气很谦虚,慈爱而谦和,有如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起来好像很威严,跟他一接近,就觉得他和蔼慈祥。
“无上法王”,成了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佛是至高无上的万法之王,超乎一切群众之上,超乎一切国土之上,他是人类精神的皈依。释迦牟尼佛亦称为空王,如同中国称孔子为素王,素王是纯净的意思。西藏密宗有位大宝法王,是密宗花教的拔斯巴,年十五岁即六通具足,当忽必烈征服西藏时,拜他为师,奉为大元帝国国师,并封为大宝法王。后来代代相传,袭称此号,但是也只敢称为大宝法王,不敢称无上法王,只有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
陀罗尼是梵语,总持,总纲的意思,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总法。密宗称一切咒语为陀罗尼,陀罗尼还含有能持能遮的意思,能持是使善法不退,能遮是使恶法不生。
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大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圆代表圆满,没有缺陷,没有渗漏,圆也包括了一切时间,包括了一切空间,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佛,随时随地可以圆满觉性,随时随地可以悟道。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莲花生大士全传
莲花持明著
第一篇 莲花王 第一章 佛陀加持净缘起
有一天,琉璃王太子和其他孩童一起来到讲堂中游玩,这时,释迦族的人见到他也进入讲堂,便勃然大怒。他们认为婢女所生养的孩子进入讲堂,是污秽了圣地,于是便命令护卫把琉璃王太子早日送回憍萨罗国,而且凡是琉璃王太子在讲堂中所经过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清净的泥土,琉璃王太子受到了这样的侮辱之后,便生起大瞋恨心,他发誓说道:“等我登基为王之时,一定要消灭释迦族。”
所以,在波斯匿王去世之后,琉璃王太子正式登基为王,继承王位,他便想起过去曾经遭受释迦族人的侮辱与轻视,不禁心生瞋恨难以歇止。于是他发出宣战宣言,要去攻伐迦毗罗卫国。
佛陀听到了这个不幸的讯息之后,想到自己的母国即将要濒临灭国的灾难,心中十分悲悯,于是便独自一人前往琉璃王军队必定要经过的一条道路上,并且在一棵没有枝叶的枯树下静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军队。当琉璃王和他的大军从远处而来时,即遥见佛陀在树下静坐,琉璃王看见佛陀,立即下车顶礼佛足,然后,立于一旁问讯佛陀说:“佛陀世尊,您为何不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静坐,却在这棵枯萎凋零的树下静坐呢?”
佛陀回答道:“亲族的覆荫,是胜过一切外在的覆荫的。”
虽然是凶恶残暴的琉璃王,听到佛陀这慈悲的声音,也不能不有所感动。佛陀明指着他要前去灭亡迦毗罗卫国和释迦族人,而当母国和亲族的覆荫都没有了,还需要其他的什么覆荫呢?
因此琉璃王心中想道:“佛陀是出于释迦种族的人,而在过去,国与国之间交战,只要碰到沙门,总是要回兵,以避免不吉利,何况今日是遇到伟大的佛陀呢?我现在应当返回本国不再进兵。”于是就下令撤军回国了。
不久,琉璃王又第二次带兵征伐迦毗罗卫国,途中佛陀再次坐在枯树之下,他只得再回军;当第三次琉璃王再度出兵的时候,还是遇到佛陀坐在枯树之下,他仍然下令回军;当琉璃王第四度出军时,佛陀了知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没有再加以阻挡了。
当时,阿难见到佛陀似有心事一般,就很恭敬地问道:
“佛陀!自我跟随您出家学佛以来,我从未见过您像今日这样哀戚的面容。”
佛陀轻轻地回答道:“阿难啊!七天之内,释迦族要遭遇悲惨的命运,我脸上悲戚的面容是为了祖国和亲族服丧啊!”
这时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在旁听到,不禁进言道:“佛陀!我们是否应当尽全力来营救迦毗罗卫城呢?”
佛陀看着目犍连尊者,就以慈悲的口吻回答道:“目犍连!释迦族人将受到宿世的业报,这是因缘果报的实相,实在难以改变,而且,你不能为他们代受苦果!”
但是目犍连尊者并不死心,还是想以自己的神通威力,来营救释迦族人。
于是在琉璃王第四度出军,包围了迦毗罗卫城时,目犍连先以神通力营救城中的人民,用钵盛装五百位的释迦族的族人从天空飞出,但出城一看,这五百位释迦族人却都已化为血水。这时目犍连尊者才真正了悟到:佛陀所说因缘果报的定业难以改变的道理,就是神通力也敌不过业力啊!
就在琉璃王攻伐诸释迦族的时候,释迦族人中有四人拒绝前去从军,于是受到众亲族人的摈逐。后来这四人便各自分飞,远离国境。其中有一位释迦族人,在出离国都之后,经过长途不停的跋涉,在身心俱疲的状况下,于路途中安止休息。
这时,恍惚之间,忽然见到一只大雁鸟飞至他的跟前,很温驯地亲近他,于是在似梦似醒之际,这位释迦族人便跨乘坐在这只大雁的背上,让此大雁乘载着他飞行。这只大雁一直飞翔,飞到了一座大水池边才停了下来。
这位释迦族人眼见自己飘流远至异乡国度,也不知此路将通往何处,心中十分彷徨恐惧,且身体又十分疲累,于是便靠在大池旁的树荫下,闭目养神,稍作休憩。
此时,在这大水池里安居的一位龙女,刚好从水池边经过,看到释迦族人靠在树旁休息,她怕自己龙身的身形,会惊吓到这位释迦族人,于是便用神通将自己的身体转变成为人身,然后走到他的身旁,亲近照顾,抚慰他的辛劳。
释迦族人在朦胧睡意之中,忽然惊吓而醒,但是随即感谢她说:“我乃是一位流浪在外无依无靠的游子,何以有此荣幸得到你如此温暖亲切的照顾与抚慰呢?”于是对龙女越加的殷勤献好,希望与她结下良姻善缘。
然而,龙女却回答道:“我们在一起不可能有美满的姻缘,而且我的父母有严格的明训,不能随意与异族人通好,我也只能奉行而不敢违背。虽然承蒙你的眷爱,但是恐怕无法顺从你的心意了。”
释迦族人于是问道:“这里的山谷极为深远,远离村落居所,到底你的家在何处呢?”
龙女回答说:“不敢瞒你,我就是此地的龙女,由于听闻到圣族有人流离逃难,又很幸运地刚巧游经此处,我才能前来抚慰你的疲惫劳苦。但是由于我过去所积聚的业报,而今受报得此龙身,人畜殊途,我们两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释迦族人了解龙女的顾虑后,就说道:“听到你的这番话,我已完全了解。我的心愿已满足了,实在十分地感激你。”龙女回答道:“你能了解就好,现在我可以毫无牵挂地离去了。”
就在龙女将要离去的时候,这位释迦族人在心中暗暗地立誓:“以我毕生所积聚的福德力,回向给这位龙女,希望能令此龙女转为人身。”
由于释迦族人福德力的感召所致,这位龙女于是举身转为人形。龙女得到人身之后,感到十分庆幸与喜悦,万分感激地对释迦族人说:“由于我累劫的业报,所以流转于恶道之中,今日承蒙你的垂爱眷顾,以及福德力加被的缘故,令我这累劫的业报身,得到了转变成为人身。你对我的大恩德,是我此生尽形寿也无法报答得完的,我愿意陪伴你共度此生,同甘共苦。我现在就回去将此事禀明父母,然后准备婚礼事宜。”
龙女回到池中的龙宫里,将此事原由禀报父母知晓,希望父母同意这门亲事。龙王本来就心慕人道,对于释迦圣族也是感怀佛恩,情意心重,于是便答应了龙女的请求,出池来感谢释迦族人说:“贤婿!你不因为我们是龙族而有所鄙视,希望你能驾临到我的龙宫来,接受我们热切的款待。”
于是释迦族人便跟随着龙王回到龙宫之中。而此时,龙宫之中,所有的龙族里里外外都忙着准备各式隆重的厚礼,并举办各种热烈的宴会来接待他,极尽欢乐。
然而,虽然居住在舒适的龙宫之中,但是释迦族人日日目睹着龙的身形,心中还是时常感到畏惧和厌恶,于是想要离开龙宫。
龙王知道之后,就挽留他说:“贤婿啊!希望你不要远离这里,就在我们这附近定居安住吧!我会帮助你取得疆土,成为人君,拥有侍臣民众,得到长祚久安的日子。”
释迦族人很欢喜感谢地回答说:“岳父,你所说的话,是否当真?如果真是如此,实在是太感激了。”
此时龙王便拿出一支宝剑,并将宝剑藏于宝箧之中,再放一块极为妙好的白毡,覆盖在上面,然后对释迦族人说道:“贤婿,你拿着这块白毡去献给乌仗那国的国王,国王必定会亲自来接受远方来人的贡品,你可于此时拿出预藏的宝剑来挟持并行刺国王,而夺其王位,这样不就如愿以偿了吗?”
释迦族人得到龙王这番话的启示后,于是立即行动,马上前往献供。
当乌仗那王接见他,并亲自拿起这块白毡时,释迦族人就拿出他预藏的宝剑刺杀国王。此时,所有的侍臣卫兵皆喧然大乱,不知所措,于是释迦族人说道:“我手中所持的这把宝剑乃龙王所授,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若有不臣服我者,立即加以诛杀。”众侍卫都惊惧于他的神武,于是释迦族人即刻被拥立为王。
释迦族人得到王位之后,仍沿用着旧有的政治制度,并且表彰贤者、体恤患苦的百姓。当安顿好国事之后,他立即再回到龙宫,回报立国成功的消息,并迎接龙女回到城都。但是由于龙女宿世业报并未尽除,所以,虽然已获得了人身,但每至与国王燕好敦伦之时,她的头就会回复本相现出九个龙头。国王感到十分的恐惧和厌恶,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有一日,他趁着龙女睡觉之时,以利刃砍断其余的龙头,此时,龙女痛极惊醒就向他说道:“大王!你这样做,对我们的后代子孙是极为不利的,这样不只我的性命受到损伤,不能具足长寿,我们的子孙日后也会受到头痛之苦。”所以乌仗那国王族的人后来就常患头痛的疾患,虽然不是日日持续,但是却时常出现。
当此释迦族人的国王去世之后,他的儿于继承了他的王位,名为嗢呾罗犀那王,也就是上军王,他传衍了乌仗那的王统。
所以,乌仗那的王统具有着释迦族与龙族的血胤,就此观点而言,莲华生大士的父亲因陀罗部底王也是释迦族的后裔,而莲华生大士也可以说是与佛陀一样,同为释迦族的族人了。
上军王继承王位之后,他的母亲龙女后来双眼失明了。
而就在佛陀降伏了阿波逻罗龙王之后,在乌仗那国的教化将尽,正要返回拘尸那罗国之时,来到了龙女的宫中要施予救度,那时上军王刚好外出游猎,不在都城。
龙女听闻佛陀前来王宫十分欣喜,在向佛陀五体投地致最深的礼敬之后,佛陀便为龙女宣说佛法的正见,与无常、苦、空、无我等真谛。上军王的母亲因为听闻佛陀的说法,心中生起无上的欢喜,她的双眼突然间又复明了。
佛陀此时问龙女说:“善女人啊!你的孩子有着释迦的种姓,可以说是与我同族,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龙女回答道:“他刚好出游去狩措,今日就将会返回。”
佛陀教化龙女已毕,就与诸天人众、护法等准备离开。这时上军王的母亲想要挽留佛陀,就恳求道:“无上的佛陀啊!我因为有少许的功德,所以生育了圣族的后代。而佛陀您由于悲愍我,又亲自降临此地,为我开示珍贵的佛法,使我的双眼能够重新见到光明。现在,我的儿子就即将回来了,可否请您稍作停留等侯呢?”
佛陀回答说:“上军王是我释迦族的后代,他将来只要听闻佛法即能信受领悟,不需我亲自教诲来使他发心。我现在因缘已至,就要离去,而你可以告诉他说:‘如来将从此去拘尸那罗城的娑罗树间入于涅槃,届时,他应该要去迎取佛陀的舍利回国来行供养。’”佛陀说完此话,即与诸天人大众们凌空而去。
上军王此时正在外游猎,忽然于远处见到宫中光明赫奕,心中怀疑是否宫中发生大火?于是不敢停留,赶紧停止游猎立即返回宫中。
回到宫中,上军王看见一切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又见到母亲的眼睛得到复明,心中欢喜实在难以形容。于是他很高兴地问他的母亲说:“我才出宫没多久,为何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祥瑞感应,令母亲您的眼睛复明如昔?”
上军王的母亲回答说:“当你出宫之后没多久,佛陀就亲自降临宫中,我因为听闻佛陀说法,心中喜悦,忽然之间眼睛因而复明。现在佛陀已前往拘尸那罗城娑罗树间,即将入涅槃,他要你速前去,分取佛陀舍利,”
上军王听完母亲的这番话之后,一时之间,由于悲伤太过而昏厥倒地,久久之后才醒了过来。于是他马上下令准备车乘,直接奔驰向拘尸那罗双林树间,然而当他到达之时,佛陀早已进入涅槃。
在当时,各国大王轻视上军王乃是边鄙之地的人,不想让他参与分取佛陀舍利的盛事。此时,天人大众们重新宣示佛陀的意旨,各国的大王才同意上军王分取佛陀舍利。
于是,上军王便以大白象载负着佛陀的舍利返回乌仗那国,就在当大象行走到国都瞢揭厘城西南六七十里处,经过一条大河时,大象忽然跌仆在水中,因而溺毙,后来幻变成了一块象形的大石头。上军王于是就在其旁边,也就是大河的东面,建造了一座高约六十余尺的佛塔,来供养佛陀和舍利。
第一篇 莲花王 第二章 空行圣地乌仗那
极丽的虹彩 是空行的锦带
卷动得明光 如碎珠般的漂颤
永誓护持的三昧耶
在顶上在喉轮在心间
是功德是事业
双手金刚合掌
吽!吽!
圣者如泉涌出 最殊胜的莲华生
看哪,那佛陀授记的圣地乌仗那!
佛陀与一切圣者相继成就的乌仗那圣地,将如实的成就广大胜利因缘。这胜妙的缘起,乃是佛陀及一切圣者授记的清净化身莲华生大士,将现生于这诸佛赐福及一切金刚空行守护的空行净土——乌仗那,以成就不可思议的度生庄严事业。
而清净的空行圣地乌仗那与佛陀在《华严经》中所授记的文殊净土中国,在体性上虽然本然不二,但是在外相上,却不断地示现相续往来的因缘,而许多的贤圣更在其中成就了极为广大的佛法事业。
乌仗那国以佛法治世,国家中没有死刑。被判极刑的人,会被放逐到荒山野外之中,任其自生自灭。
而乌仗那这个拥有五大城池的国度,与中国历代的往来也十分密切,尤其在贞观十六年时,乌仗那国王达摩因陀罗诃斯,曾遣使者献上龙脑香等贡物,并上表给唐太宗说:“大福德至尊!一切王中上乘的天宝车,能破除一切黑暗。您就譬如帝释天王一般,能降伏阿修罗王。我由于宿世所种的善根,得以生为释迦种姓。现在,以此表上拜至尊,并献上龙脑香等贡物。”
这位信佛法王达摩因陀罗诃斯,法帝释喜王,应是因陀罗部底的先王吧!
到了后代,中国与乌仗那国的因缘更加深切。大约在莲华生大士去国之后,唐玄宗在天宝四年还曾册封乌仗那国的国王为王,乌仗那国与罽宾(今克什米尔)皆为密教圣地,在当时都曾为中国的属国。
由此可见,在因陀罗部底王与莲华生大士的时代,中国与乌仗那的因缘有多么密切,佛法也在两国之间密切相承;而大圆满教法更由汉地祖师吉祥师子传给莲华生大士。
乌仗那国是佛陀所授记的圣地,也是秘密成就圣者所安立的净土。虽然在外相上示现为一般众生所依止之处,但是在密意之中,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清净圆满。
佛陀在《大悲空智教王经》当中,曾经向金刚藏菩萨授记乌仗那国是一清净殊胜的修行处所。当时,金刚藏菩萨向佛陀请问道:“世尊!我们应当在哪些处所,来求得修行持明的成就呢?”
佛陀回答金刚藏菩萨说:“金刚藏!有十二个处所可以让我们远离一切魔事,成为一切修行人所应尊重的修行圣地。第一个处所包含了惹蓝驮口嚂国、歌摩噜国与酤罗山清净园林……”而其中的“酤罗山清净园林”就是殊胜的乌仗那国。
乌仗那也是佛陀所授记密教的圣地之一,她与札奈达拉、保尔纳基里、迦摩缕波,同称为密教的四大圣地。
而密主金刚手菩萨也曾说过:“即使是要到楞伽这个遥远的地方,我也可由空中飞行而至。而此时,我应当以神通力来到乌仗那国的空行净土,为因陀罗部底王宣说《秘密王集会经》。”所以,乌仗那国也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加持的圣地,并且为一切空行母众所聚集的地方。
另外,在《成就法鬘》中也曾经予以记载:乌仗那、普尔纳基里、迦摩基耶与室利哈达约是密教的四圣地,有无量的圣者安止成就。
佛陀并且在许多的经典当中,派敕许多修行的成就者与护法来守护这块圣地,使这块圣地无间的持续着殊胜的因缘。
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记载,佛陀咐嘱习音天子与其五百位眷属、华光乾闼婆王及其三百位眷属、善怖紧那罗王及其一百眷属、迦罗婆提夜叉王及其五百位眷属、郎浮罗龙王及其三百位眷属、遮曼池阿修罗王及其一百位眷属、曼陀果鸠盘茶王及其一百位眷属,还有呵梨帝天女、染贤天女领导着五百位眷属等安住在乌仗那国,并敕命他们共同来护持这空行的圣地——乌仗那国土。而在《孔雀明王经》中也记载:羯罗罗药叉更是常住于乌仗那国中守护佛法及众生。
所以,乌仗那国是一切圣者修行成就的道场,也是一切护法所共同护持的殊胜圣地。而无量无边的显、密成就者也将在这里,宛如开花结果一般,遍地圆满的成就。
本故事未完。下期继续学习。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菩萨感应二则
林看治
古德云:“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这几句话念起来很容易,讲起来却不是简单的。心如何造业?心又如何转业呢?且举下面几则事实,用作说明。
(一)装佛金身火跳过屋
在去年二月中旬,有一位诚中念佛班的同修,名叫宽金,住在本市湖北街,年六十八岁,有一天她来联谊会,对我说起:人生在世,未学佛时,迷惑颠倒,时常造罪作业,但却不知道起心动念终日造罪作业,自从念佛闻法后,才觉知“业由心造,业随心转”的道理。我就问她:“你怎样才觉悟这二句甚深微妙的道理呢?”宽金师姊就说起她二十年前住在故乡梧栖的故事。
她有三个男孩,当年排行第二的已二十岁。有一天早晨,老二出外散步,回来的时候,欢天喜地的,捧着一条尚活跳的红鱼大约一尺长,高兴地向我说:“妈!这鱼我在浅水沟里捉来的,赶快煮姜丝给我吃吧。”凡夫的习气以为吃活生生的动物是要有口福的,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老二吃了那条活鱼以后,那天晚上睡梦中,就看见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穿红衣的小姑娘向他求婚说:“你已经答应了我的亲事,我要与你结婚了。”自此以后,老二每夜梦其来纠缠,就此一病不起。中西医师皆束手无策,医药无效。不到十天,可怜只有二十岁,竟一命呜呼哀哉!宽金师姊是夙具善根的女人,自从失子,悲痛之余,就计划迁居都市,改变环境。所以在十八年前,把长男留在故乡管理家产,自己就带着老三进传,移住台中旱溪,租屋居住,母子相依为命,自力更生,到一家胶鞋工厂做工生活。不久就与旱溪一带的莲友们,每星期一同来莲社念佛,星期六亦来社听经,做了一位虔诚的三宝弟子。
有一天下午,师姊由工厂回来,路过一家土名叫做“鸡屎”的女人家门口,看见她的小孩,手里拿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在地上玩。师姊看了很不忍心,立刻就找他母亲:“鸡屎!你可不能造罪,为什么把菩萨圣像让小孩玩,这样会造很大的罪业啊!”鸡屎随即回答她说:“这是婆婆在世时供奉的,我是不相信拜那木头的,我不要,你要你就拿去好了。”宽金师姊喜出望外,请过来一看,是一尊木刻的六、七寸高的菩萨,已经面目全非。就把菩萨请到佛具店去,化了一百多元替菩萨装金。在家里安位供奉起来,朝暮虔诚礼拜,称念菩萨圣号,真是法喜充满,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我就追问师姊,那没有善根的女人现在怎样了?师姊说:可怜这位名符其实的女人,不久就财散家破,不知移居到何处了。我想:这该是由于愚痴无知而造业获报的一个事实。
经过一年多,有一天师姊在工厂做鞋的时候,忽然有一人慌慌张张来报告说:“阿婆!阿婆!你家邻居失火,现在大火延烧,快要烧到你家了。”师姊一听,真是魂飞魄散,急跑回家,路上摔了一跤,爬起来又摔倒了,但她口中一直念着观世音菩萨,默祷大士救苦救难。幸好遇一骑脚踏车的中年人,看她如此可怜,问明情形,就用脚踏车载送师姊回家。到家一看,真是意料之外,为什么火会跳过自己的房屋,左右房屋都被火烧得变成灰了,而中间自己这一家房屋却依然存在。很多人都来为师姊祝福,说她虔诚拜佛菩萨的感应,最奇怪的大家都说:“你家的门是锁着,为什么只闻到香香的白烟,一条条从门隙中钻出来。我们有生以来,都从未嗅过那样好的香味。”师姊说:这一定是观世音菩萨示显的奇迹。以上是宽金师姊念佛菩萨圣号而得到的转业感应之一。
(二)车坠悬崖竟然无恙
再说宽金师姊的三男进传,自从受母薰习,深信佛法,了知念佛菩萨的好处,所以入伍受训后,严守军规,闲时就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常蒙佛菩萨慈悲加被,例如在游泳的时候,头顶虚空,曾见白衣大士显化。时间真快,进传服役三年期满还乡,回家后就到面粉工厂向董事长及大家道谢对其母的照顾。当时厂中有一位职员,眼看进传忠厚朴实,英俊潇洒,愿将她的千金与他共结秦晋之好。宽金师姊在三年中省吃简用,加上退职奖金,一共积了一万元,作为娶媳的费用。真是意外地得到一位富而不骄的贤慧媳妇。
不久就在北区买了几间旧屋,自己做起生意来,在进传的忠厚认真经营之下,业务蒸蒸日上。五年前把旧屋拆除,新盖了一栋水泥铁筋楼房。佛菩萨圣像供奉在楼上,师姊更是朝夕礼拜修行。宽金师姊的三男进传,自己做了老板又兼外交。在去年,有一天骑了一辆机车,到头汴坑深山乡间去收帐。当要回家时,路过一座山,左边是山壁,右边是数丈深坑,机车经此,忽然“砰”的一大声响,一刹那机车就堕落深坑,可是进传眼明手快,两手紧紧抓住了悬崖边的一堆草竿,昏倒在悬崖边,并未随车坠入深坑。坑坎下的田地,有四、五个农夫正在那里耕田,眼看机车堕下,就大声喊:“完了!完了! ”等把机车搬运起来一看,真奇怪,这车竟完好而一点都未损坏。那些农夫把昏倒在悬崖边的进传救醒过来后,进传一看悬崖说: “咦!我刚才明明抓住了悬崖上的草竿,才未摔落坑底,怎么草竿不见了?”那些农夫说:“这座悬崖一向光秃秃的,哪里来的草竿,谅是你眼花看错了。但你是最幸运的,过去无论骑脚踏车或机车在这里失事的,都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几天前还有一女子骑车至此失事,死在这里呢!”进传就把机车检查细看,一点毛病都没有,自己身体亦未发生意外,就骑着原车平安回家了。 回到家里立刻跑到楼上,恭恭敬敬的礼拜观世音菩萨,又把刚才车祸的奇遇,和农夫说的话告诉母亲说:“若不是观世音菩萨现化那一大堆草竿给我抓住,我早就连人带车摔下深坑,已粉身碎骨了。”一家人听得捏了一把冷汗。假若进传不是信佛已久,常念圣号,那就不堪设想了。此亦是宽金师姊教儿念佛所得的“业随心转”的感应。
(一九六九年四月八日及五月八日《菩提树月刊》一九七、一九八期)
【正觉亮点】
1、空手造不空 茶具全在感觉中/fileroot/2014dxcxjx00016/9805.html
2、内练了内功 外练了形象/fileroot/2014dxcxjx00016/9806.html
* 下期预告 *:
2016年1月15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妙翠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教你学禅修》——仁炟法师著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6年1月8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