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期:《妙法莲华经》、《禅修答疑之七》20150508
2015-05-11 15-09-07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19:10—19:36(26分钟) 《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6)----主持人:吉红
19:36 —19:39(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39—20:17(38分钟) 《佛经故事》(122)----主持人:吉安
20:17—20:2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20—20:30(10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讲解的《禅修答疑》之七 ----主持人:妙觉
20:30—20:35(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5—20:47(12分钟)《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26)——主持人:吉津
20:47—20:5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50—21:00(10分钟)亮点《正觉寺隆重举办烛光音乐茶会暨燃灯祈福法会》----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博山正觉寺启建2015水陆法会公告/fileroot/sygg/8911.html
2、2015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法会日程安排/fileroot/sygg/8917.html
3、2015博山正觉寺水陆法会功德福田/fileroot/ftzx/8910.html
4、2015年阳光人生大学生禅修夏令营招生公告 /fileroot/sygg/8905.html
5、仁炟法师应邀在泉州举行放生法会并在温陵念佛堂开示/fileroot/fjxw/8936.html
6、大美禅茶 陶然云水/fileroot/fjxw/8932.html
7、杨曾文:佛教中国化的新思考/fileroot/2014dxcxjx00028/8930.html
8、博山正觉寺 水陆法会福田网 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index&class_id=61
【主题学习】
《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栴延等,皆悉悚song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 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需教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 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 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 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 万亿诸佛, 随佛所行, 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shu妙, 犹如宝山。
其佛国土, 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 无不爱乐,
佛于其中、 度无量众。 其佛法中, 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 转不退轮。 彼国常以、 菩萨庄严,
诸声闻众、 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脱, 有大威德。 其佛说法, 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 不可思议。 诸天人民, 数如恒沙,
皆共合掌, 听受佛语。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
‘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皆一心听, 如我所说, 真实无异。
是迦栴延, 当以种种, 妙好供具、 供养诸佛。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亦以华香、 供养舍利。
其最后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觉。 国土清净,
度脱无量, 万亿众生, 皆为十方, 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 无能胜者。 其佛号曰, 阎浮金光。
菩萨声闻, 断一切有, 无量无数, 庄严其国。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刹,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否?’‘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稀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祴,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稀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 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愿哀纳受。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
久远之前,有一大国王统领赡部洲,名为普喜,他拥有五百王子。大王妃随后又生一子,此子遍体金色、发呈碧蓝、手掌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因太子具有如是福德,故被命名为镜面。当普喜国王病危之时,诸大臣询问国王道:“如此众多太子中,我等将为谁行加冕大典?”
国王就将继承王位者所应具备之条件一一道来:“具备十相者方可继承我王位。何为十相?即:身为金色;头发碧蓝;双手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穿上国王衣服后正合身、坐上国王坐垫后颇具威德;深得小国民众恭敬、承侍;诸王妃、众眷属对其欢喜、赞赏;在天尊像前欲行顶礼之时,天尊像反对其顶礼恭敬;以其功德、福德力能令天降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为大王妃所生;了知外伏藏等六伏藏。如具备此等十相,则可为其行加冕大典。”国王言毕即离开人世。
诸大臣和众太子集中后,众人开始鉴别从大太子至最小太子之间到底谁能具足十相。结果除镜面太子十相皆具外,其余太子无一具足所提要求。众太子性格皆为粗暴、野蛮、鲁莽,唯有镜面太子性情调柔、寂静,特别是他非常擅长以智慧解开众人深深疑惑。普喜国王曾言能当上国王者必得了知六伏藏,而其余太子则对六伏藏全然不知。镜面便为众人解释道:“所谓外伏藏乃谓阶梯外面;内伏藏是指阶梯内部而言;内外伏藏则在阶梯下部;树顶伏藏即指中午时分、国王居所旁大树阴影所覆盖之地域;山顶伏藏即在国王沐浴水池中、一大石板下方;河边伏藏即位于家中排污管道出水孔处。”大臣们按其所言一一观察、验证,结果果然分毫不差。
众人便为其举行加冕大典,十五日这天,当太阳照耀大地之时,一由旬半大小之千辐金轮恰于东方开始出现。镜面国王立即发愿道:“如我能成为具福德之国王,则愿金辐轮现在我眼前。”刚刚言毕,金辐轮即从虚空来至国王面前。此金辐轮上拥有七宝:大象宝乃来自寻香山,背脊为如意宝所严饰,国王骑上它,半天功夫即走遍四大洲,若此大象宝步行行进,则其足踏之地皆变为金沙;绀马宝则呈现蓝色,马鬃、马尾又俱为红色,它本身就能降下七宝,国王骑上它,一顿饭功夫即可绕转整个四大部洲,且不会感到丝毫疲倦;如意宝则无论白昼、黑夜都散发光明,光芒遍达一百二十那由他距离,在此范围内,它可降下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玉女宝性格善良,美丽非常,能满国王所欲;施主宝则任何时候都可赐予众人所需,且享用不尽;大臣宝只需看上一眼即能将国王所需四种军队备齐,且令其具无比威力。
具足如是七宝后,镜面国王居安思危想到:此乃我前世福德所感,如今我更要好好继承王位、主持国政。想到这,他就穿上香水薰制过之崭新衣物,手捧香炉、膝盖着地,面向东南西北方恭敬顶礼,且祈愿道:“四方圣者,请接受我祈请并降临此处。”
如此祈祷后,四方缘觉每方两万、共八万名一时齐来王宫,国王与大臣即用四种资具供养、承侍,国王还下令让所有小国之人亦供养缘觉。以此供养善根,众人死后皆转生善趣天界。
镜面国王智慧超众,他曾成功解决过持棒婆罗门诸多疑惑。持棒为当地一贫穷婆罗门,某次曾向其他施主暂借过一头牦牛,役使完毕就欲将之再送还施主。当时施主正在用餐,持棒便将牛直接放于院中,结果牦牛最后却溜出家门逃跑而去。施主食毕,再找牦牛已是难觅踪影,于是他就找到持棒责难道:“我家牦牛现在何处?”持棒据理力争:“早已将牛送还与你。”施主自然不答应,理所当然一直追逼持棒不放,让他交出所借牦牛。持棒只得坚持说道:“牦牛并非我有意走失,我确已将其还给你。”
争执不下之时,二人便协商说此事必得到具智镜面国王那里寻求解决良策。
此时有一人正追赶一匹逃跑牝马,持棒正巧撞见。那人大叫道:“千万勿放走它。”持棒慌乱之中拾起石块就向牝马腿部砸去,结果因用力过猛竟将它砸死。那人怒斥他说:“你已将此马砸死,为解决此事,我们需前去国王那里裁决。”
被施主及马匹主人押送前往王宫途中,持棒准备逃脱。在他从墙头往下跳时,结果墙下一正在织布之人竟不幸被他压死。织布者妻子扭住他哭诉说:“我们去国王那里说个清楚。”
数人继续前行,路上又遇一条河横在面前。看到一樵夫嘴含一把斧头正在过河,持棒便问他:“请问此河水有多深?”那人刚张嘴说“极深”,斧头便掉落水中。樵夫不满说道:“是你发问才令我将口中斧头掉进河中,为解决争端,我们只得有劳国王。”
一路走来,持棒已是疲累不堪,他就走进一家酒店沽酒。卖酒妇人用衣物包裹住一小孩置于店中,结果持棒不注意,一下坐上去又将小孩压死。妇人当然不会放过持棒,她抓住持棒说道:“你杀死我孩子,我们一定要到国王那里将此事解决。”
一队人继续前行,途经一夏郭达嘎树时遇见一只乌鸦,它看到持棒后便说:“你欲往何方?”持棒无奈答道:“我哪也不想去,只是他们一定要扭送我去见国王。”乌鸦一听马上说:“你既欲前往国王那里,那就务必替我捎个口信,告诉国王此地有一夏郭达嘎树,树上有我这只乌鸦。我在此树上鸣叫时,声音呕哑啁哳难为听;一转移至别树,鸣音立即变得悦耳动听。这到底是何原因?请替我向国王打探打探。”
随后众人在一干枯之树上又遇到一鸟鸦,鸟鸦见到持棒后便问他欲前往何方,持棒就将上文回答内容再复述一遍。鸟鸦听后说道:“我有一口信烦劳你带与国王。别处有蓊蓊郁郁大树,怎奈我偏偏不欲呆在其处;在此枯树上生活倒令我心花怒放,请替我向国王询问到底为何?”
持棒后来在碰到一野兽时,野兽也烦他给国王捎口信说:“除此处绿草如茵之草地外,别处我皆不欲去,只喜恒时居于这里,请替我向国王打探一下此中原因。”
碰到羊角鸟时又听它说道:“在此地我能发出我们羊角鸟应发出之鸣音,在别处我则能发出别种禽鸟鸣叫,请替我询问一下国王个中究竟。”
而蛇因与吐宝鼠不和就请持棒给国王捎口信说:“我俩每日碰面时都对对方恨之入骨,各自满心不悦、争执不休,请代问国王这到底是何原因造成。”
接下来碰到的一毒蛇也要持棒捎口信道:“我在每次出洞时均心生欢喜,且出行极易;而每回要返洞时,内心就非常不悦,也很难进去,这到底为何?”
一刚成家之媳妇则要持棒向国王探问:“我在父母家中时想自己丈夫,在丈夫家中时又想念父母家,请国王替我决断此中原因。”
几位欲讨还公道者终将持棒押至国王面前,他们于镜面国王脚下顶礼后就端坐近旁。国王问诸人:“你们因何事到我这里?”众人便将各自与持棒之纠葛一一向国王倾诉。
待施主首先禀明情况后,国王问持棒:“你有无向其暂借牦牛?若确实借过,那借过之后送还与否?”持棒对此回答说:“我将牦牛置于他能看到之地域内即转身离开,不过确未曾向他讲明。”国王听罢就裁决道:“他实已归还牦牛,只是未说明而已。为示惩戒,应割下他舌头;而施主分明已看见牦牛,但却未将其拴住,为示公平,应挖去他眼珠。”施主闻言不禁说道:“持棒已抢去我一头牦牛,若我眼睛再被挖去实在太不合理、不划算。干脆就此撒手,让他讨个便宜,活命去吧。”
所养牝马被持棒砸死之人又接着对国王说:“大国王,他用石块将我一匹牝马打死。”国王便问持棒他打死马之详细经过,持棒说:“我正巧堵在路上,他叫嚷千万勿放过此马,我只好用石头向马砸去,谁知却将之杀死。”国王听罢就裁决道:“因马主人口喊千万勿放过此马,故而应将他舌头割下;而持棒除了捡起石块外更不知采用别种方式,以致用石块砸死牝马,故而应将他手砍断。”马主人闻言不禁说道:“我那牝马已被砸死,若我舌头再被割掉就太不合算。不如就此撒手,让他活命去吧。”
樵夫继续对国王说:“就因他问我水深不深,结果让我丢掉一把斧头。”国王便问持棒具体经过,待持棒叙述完毕,国王裁决道:“不论携带任何东西,放于肩上方为合理合度。你既口含斧子,却还要张嘴讲话,实在应该拔去门牙两颗;而持棒明明看见河水深度,却还要明知故问,故而理应将舌头割去。”樵夫闻言不禁说道:“我已将斧头丢失,若再被拔去牙齿实在太不合算。也罢,就让他活命去吧。”
卖酒女人向国王指斥持棒说:“这人杀死我孩子。”国王便问持棒具体经过,持棒说:“我当时太过劳累,根本不知垫下还有小孩,故而不经观察就将孩子压死。”国王听罢就裁决道:“你这卖酒女人怎能把孩子用衣物包裹置于店中?这岂不大错特错!而持棒不加观察就随意乱坐,这又是他错。兹判罚持棒从今往后当这卖酒女人丈夫,二人再共同生育一小孩。”女人闻已不禁说道:“我孩子已被他压死,再与他结为夫妻实不应理。不如就此撒手,让他活命去吧。”
丈夫被持棒压死之女人对国王说:“我丈夫正织布时被他压死。”国王便问持棒是否有此事,持棒说:“当时我被众人追赶,实在慌不择路,跳下时根本未注意织布机后面有人,所以才将那人压死。”国王听罢就裁决道:“持棒,你从今往后做这女人丈夫。”寡妇闻言不禁说道:“丈夫已被他压死,我再与他共同生活太不应理。看来只能就此撒手,让他活命去吧。”
镜面国王即以此种方式平息诸人争论,将持棒从一切困缚中解脱出来。
当时有两女人曾为争夺一小孩而来到镜面国王前要求裁断,两人均说此小孩为自己亲生骨肉。国王通过观察后便决断说:“你二人可拼命拉扯小孩,以能将小孩拽到自己这边者为孩子亲生母亲。”此时非为小孩真正母亲之女人,因无发自内心之悲心就开始用力将孩子拉向自己;真正母亲则心疼儿子,怕伤害他而始终不欲用力撕扯。国王即以此种方式将小孩判给其生母。
又两人曾为一些布匹而争执得不可开交,等他们来到国王面前时,国王还是令二人互相争抢布匹。此布真正主人自然不舍得将布白白毁坏,于是便不欲与对手争抢,国王就以此种方式发现布匹所属主人。
此次又以智慧一一解决完持棒与诸人争执后,国王还听持棒说路上尚有众多人与动物都有需国王解答之疑惑,国王便让持棒一一诉说。待他叙述完毒蛇所捎口信后,国王让他回复毒蛇道:“你居于洞中时不生嗔恨亦不饮食,故而心生安乐;至洞外吃过太多食物,又对飞禽等动物生起嗔恨心,因此身躯才会变得粗大,返回洞中时当然内心烦恼。希望你今后在外面饮食要适度,更勿对其它众生生起嗔恨心,如此行事才会保证日后远离痛苦、感受快乐。”
听完持棒所叙新嫁娘之困惑,国王令持棒对她捎口信道:“因你父母家有你新朋友,所以你在夫家时想回娘家,以慰思念新友之苦;真回到娘家时又对朋友生起厌烦心,故而又欲回到丈夫家。希望你能舍弃两地中之一处地方,只在一地认真生活,如此即不会再受损害与痛苦。”
国王又让持棒对乌鸦回复说:“你声音好听是因树下有黄金,声音不动听则因树下无黄金。”
对鸟鸦之回复则为:“你所在城边(藏文原意不明,请三思)有一枯树,树下埋有宝藏,若将之送与别人则会得到安乐。”
国王让持棒转送与野兽之口信为:“你所喜欢之绿油油草地上,从树上能滴落蜂蜜,所沾染之草地皆因此而充满甜蜜气息。但等你日后再欲享受时,这些蜜蜂未必还会存在于世。所以希望你勿要贪执美味,否则定会遭受非理痛苦。”
国王对羊角鸟之疑惑解答道:“你能发羊角鸟音声之地无宝藏,能出其它鸟类鸣音之处则有宝藏。你应把宝藏送与他人,否则感受不合理痛苦太不应理。你最好能离开那里,前往别处生存。”
对蛇与吐宝鼠则决疑说:“你们转生为人时曾为两兄弟,一人言应均分家财,另一人以吝啬心作祟而不愿均分。非常贪执之人现在转生为蛇,贪恋财物者则成吐宝鼠。所以你们俩每当拥有财富时,最好能将之供养沙门、婆罗门,如是才能令二位心得安乐。”
国王最后又对持棒叮咛道:“你自己犯下太多过错,但我愿将你释放。若你想摆脱贫穷痛苦,将树下金银珍宝取走即可。”
持棒返回途中,将国王回话依次传与相关众生,他们各个听闻受持。蛇与吐宝鼠及乌鸦向他指示宝藏,他在树下发现后便将珍宝取出带走,并因此而得以组建幸福家庭。自此之后,持棒婆罗门永离贫困,一生尽享富裕幸福生活。
对国王如此做法与答语,众多大臣都赞叹他无与伦比之智慧与无碍辩才。国王于真实四门又建造布施之屋以广作布施,十二年中在饥寒众生前行广大饮食布施。释迦牟尼佛如是转生为镜面国王时,即以其智慧、布施饶益无边无际众生。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法师开示】
本期法师开示栏目学习《禅修答疑》之七:
37. 问:在专注出入息的时候,为何会有身体僵直僵硬的感觉?
仁炟法师:如果觉知出入息的时候,觉得身体僵直或者微微有僵硬的感觉,这时候就是意念太专了,精神过分紧张造成的。
这时候,就不要观想出息入息了。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呼气的时候念,“松、松、松”,做几次深呼吸就可以了。把身心放松下来,身体僵硬的感觉就会消失,这样就好了。
38. 问:禅定与神通有何区别?
仁炟法师:禅定和神通不是一个概念。禅定是修行的一种方式。神通是超乎人类自然能力的表现形式。
修禅定能修出神通来,但是不可以执著神通。
有的巫婆也有神通,她的神通不是自己的,是附体的动物仙或者鬼仙的。将来人家餍足了就走了,那个巫婆什么都没有。
所以大家要老老实实地修禅定,不要求神通,更不要为求神通而修禅定。要发大愿、发大心,为解脱烦恼、开启智慧、证悟菩提而修禅定。
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到一定程度神通自然会有。神通也是一种智慧,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一般修到明心见性自然就会出神通。
但是有了神通不可以执着神通,不可以用神通来追求名、利,追求了名、利容易入魔。
39. 问:静坐时念佛能不能出声念?
仁炟法师:开始上坐时,可以出声念佛,声音要小,用金刚念法,用自己能听得见的声音念佛就可以了。先是口念耳闻,再到心念耳闻,心念心闻,反闻闻自性。出声念佛就不用看出息入息了。
静坐念佛,也可以配合出息入息念佛。打坐七支坐法,然后默念,吸气时候念“阿弥”,呼气念“陀佛”,一呼一吸正好“阿弥陀佛”四个字。要缓慢匀细地念,随着呼吸来念,吸气念“阿弥”,呼气念“陀佛”,这就可以了。这个念佛方法非常好,很容易摄心。
40. 问:腰腿不好能不能静坐?
仁炟法师:腰腿不好也可以打坐,通过打坐可以调身心的,调身体的。打坐的人时间长了身体会越来越好,不会添病,只会治病,不要害怕。
41. 问:禅定一两年不吃饭会不会损伤身体?
仁炟法师:不会损伤身体。他是从宇宙中汲取大量能量,而且在禅定状态下,新陈代谢非常非常缓慢。
仁炟从2002年到2006年,四年的时间日中一食,饭量也不增加,不是说一天三顿的饭合到一顿吃了,不是那样子的。不吃也不饿。包括现在也是,不吃我也不饿。仁炟每天都有两个小时以上的禅坐。
禅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能跟宇宙自然界进行能量的交流交换,不吃饭或者吃的很少,也精力充沛。
古德云,要想修成功,肠胃就要空。但是,也不要刻意不吃饭,搞饥饿修行法,那是外道所为。佛教重在修心,重在心性的修炼。
到了一定程度,腹内发胀,不吃饭也不觉得饥饿,而且精神、身体都很好,就可以过午不食,或者日中一食。再修到一定程度,进入到长时间的禅定状态,自然就不吃饭了。
42. 问:我不知道禅定是什么?
仁炟法师:禅定,印度话叫禅那,翻译成中文就是静虑、静思惟的意思。如何修禅定呢?简单讲,就是打坐。
大家要学习打坐,通过打坐能增加定力,通过打坐还能聚我们的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就是精、气、神。打坐可以聚集我们的精气神。
舍利子大家都知道。修行的人命终以后火化了能出来舍利子。它怎么来的呀,它就是精气神的聚合。不修行、不打坐的出不来舍利子的。
修行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开智慧,这是修行的必然过程。打坐修禅定,有了定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没有烦恼,得大自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打坐。
43. 问:可不可以在床上打坐?
仁炟法师:可以在床上打坐。
问:在床上打着坐可以诵经吗?
仁炟法师:可以。
问:只要是不躺倒就行是吧?
仁炟法师:对,别躺着念经。躺着诵经,是对佛菩萨不尊重、不恭敬。而且,背部竖直打坐,才能更好地调养身心。
如果因为身体问题,或在病中,也可以躺着听佛经、念佛号,重要是一颗恭敬心。
44. 问:在集体宿舍人很多,诵经打坐都不方便,可不可以把打坐改成静卧?
仁炟法师:也可以,行的。念佛要默念,躺的时候不要出声,默念,也可以数息。最好是右侧卧,吉祥卧。
45. 问:我有一个收获不敢相信,慈悲修的时候,对有敌意的人观修。我有一个朋友也算是同事,我对她修慈悲心以后,两三次以后,发现她对我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很和蔼,笑容满面。有这么快吗?
仁炟法师:不要怀疑!脑电波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什么概念呢?一秒钟绕地球七圈半。
你修慈悲发愿文,六个步骤、四个祝福。无论对谁进行慈悲心观修,这个人的脑电波就能立即收到慈悲的正能量。不能怀疑它的效果。一有疑惑,效果就会打折,乃至失效。是你自己给自己的脑电波设置了障碍。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宋朝有位妇人,姓李名叫郡君,平素颇为贤德。有个老妇李氏拿著一串珍珠到她家里求售,出去时将珍珠遗落地上,有天老妇来对她说,前些时求售珍珠,回去路上遗失了,原主人不时的逼索,若倾家荡产都不能补偿,因此忧愁郁闷生病,几乎不能起床,郡君即将收起之珍珠拿还老妇,老妇拜谢不已。后来郡君感染疾病,垂危之时,梦见有位青衣人请她乘车驰往野外,到达一个大官府里,看见两个伟人巍巍然上座,引导她上前问她姓名,郡君方知是冥司,她平日素持《大悲咒》于是默诵,厅堂走廊均已摇动不止,左右的人都惊惶几乎要跌倒,伟人立刻对她说不要念了,放你回去。有一官吏拿她到案前问话说:你还记得送还李妇珍珠的事吗?郡君答说记得。一位伟人执笔说增你寿命二十年,另一伟人说不要太多,执笔的人又说这妇人既不爱珠宝,又不昧良心贪财已属难能可贵,况且还有持念经的功德。即命人送郡君回家,后果然历经了二十年而终。(感应篇增注)
宋朝有位京都官员外郎(官名),姓吕单名叫宏,其妻吴氏,夫妇二人各自吃斋守戒,分别清静修行,都能通晓明悟佛的道理,惟吴氏虔诚事奉观音颇有灵感,每每于净室中放著瓶子罐子几十个,以净水(或凉开水)注满,手持扬枝诵念《大悲咒》,往往见到观音放光进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净水多数痊愈。尤甚这种咒水,积年累月而不变坏,天气寒冷而又不结冻,当世称他为观音院君,还有二个丫头,也修行净业,其中一个奉持戒律很严励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饭,但是每日只饮吴氏所念观音咒的净水一盏(即一大杯),不久的时间,她忽然看见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现在目前,三年之后,她就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了。(龙舒净土文)
苏州有位孝廉叫戴星归,行为放荡多不检点,地方上的人都称他为戴痴子。受其害的人很多,控诉到官府都死于狱中。这个时候,适有本城里某人暴死又苏醒,对人说:他在地狱见到阎王命令将戴送上油锅,平地即涌出一只油锅,狱卒正叉戴下锅时,戴大声疾呼“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油锅马上分散,地上复涌出一朵莲花,王说:“‘他能够诵咒行刑不成,必须访一行恶之家,令他去托生自受果报去吧!”卒吏答说:“嘉兴有一府吏某姓家,三世为恶正在建醮求子。”阎王即令他去投胎,限期日而生。后来有人访之嘉兴府事实果然不爽。(现果随录)
知玄(809-881)是四川眉州人,他素以广博的佛学素养闻名,特别是对净土经典的了解,李商隐与其他的文学家也曾赞叹过他。但当他被延请至长安讲经说法时,却因他那浓重的乡音,使听者无法了解。于是,他回到家乡,前往象耳山虔诵《大悲咒》,据说那里是大悲信仰的中心。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神祇截去他的舌头并换上另一根新的舌头,隔天早上他起来后,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长安话(《大正藏》卷五十,页763C)。
塑像与毁损身体来供奉菩萨
道舟(863-941)原是一位音乐家,他唱诵佛曲的微妙音声远近驰名,因虔诚信仰《大悲咒》,他以自己的血绘制菩萨的立像。僖宗中和二年(882),值黄巢作乱占领长安时,他截断左前臂(肘与手腕之间)并烧掉它,来供奉观音并祈求和平;而在代表村民祈求时,他也割下左耳。由于他的虔信,当他七十八岁圆寂时,身体并没有败坏,看起来就好像是入定一般,后来人们将他的身体上漆,制成肉身。(《大正藏》卷五十,页859b)
重伤立见功效
煮云法师
在台南空军任职的莫正熹老居士,为一虔诚的佛教徒,全家皈依三宝。其二女公子莫佩娴,任教于林园中学,她在《佛教青年》第八期中发表《妙哉观世音》一文,报导四件不可思议的灵异。其中有一段这样记载:四十二年春,我在汐止从慈航老法师学佛,并抽空帮佛学研究班教习英文。时驻军中有不少军人,也时常前往聆听慈老的开示。内中有一位青年军官张君,除了参加听经以外,也时常抽暇参加内院高级英文补习班的旁听。因此我有机缘认识了这位好学心切的道友。
四十三年春,我又回到了凤山莲社,十月间,突然辗转接到一封不吉祥的来信,言及张道友在演习时不慎负伤,子弹贯穿在上胸,生命垂危。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次虽是偶然不幸,但依佛陀的慧眼看来,何尝不是宿业?伤者经四十天的痛苦挣扎和小心的医护,子弹进口已告痊愈,出口亦将复原,但右臂不能动弹,且觉麻木。后经医师检查,发觉左臂网状神经丛受伤甚剧,且通大脑神经也失去作用,致影响手臂,分寸难移。就医学上的眼光来看,目前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也只能接治神经中枢,但其他枝细部分,便非药石手术可以奏效的了!所以当时主治医师黯然的说:“需要很长时间,看看二、三年后,或能恢复一些!”语云:“物伤其类。”在我的记忆中,张道友是个热忱纯朴的好学青年,平素沉静寡言,在今日浮靡的社会中,正是不可多得的青年,假若成了一个四体不全的残废,该多么可惜。可是药石失灵, 要怎样才能挽救他的手臂?灵机一动, 使我突然的忆起了周太太 (台中农学院教授周邦道夫人)的“大悲水”。乃专程到台中,经我向周太太说明来意,取得两瓶,即前往新竹。啊!多妙!晚上时手臂还无法抬起,喝过大悲水以后,次晨六时,手臂已顿然可以上举及肩了,而且僵直麻木的状态也已减轻了许多。至此,四十天的痛苦沉痾,仅一宵之隔,即霍然而若失……(《病患者的指南》)
【正觉亮点】
正觉寺隆重举办烛光音乐茶会暨燃灯祈福法会/fileroot/fjxw/8935.html
* 下期预告 *:
2015年5月15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妙翠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妙法莲华经》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5年5月8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