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文化,并不远
2016-02-16 15-09-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峰 徐金玉 点击:次

禅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不了解的人来说,仿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懂茶的人都知道,禅与茶的融合早已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更有一批人努力推动禅茶文化走向大众,试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文化。
4月12日晚,华灯初上,山东省泉城济南山东剧院座无虚席,来自海内外的近千名观众欢聚一堂,共同观看“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走进山东”专场演出。
宁静悠远的钟声敲响,帷幕徐徐拉开,音乐会在播放短片《禅茶心语?品茶》中开场。朵朵洁白的茶花和一望无际的绿色茶园,把观众带入身心宁静、愉悦的禅境中,外界的一切喧嚣都在此刻消失了踪影。而中国香港新禅乐作曲家覃丹莹一曲《咏茶》,更是令人感受到茶的馨香和禅意芬芳,仿佛一扇关于禅茶文化的大门正在徐徐开启……
禅茶文化正在走近
所谓禅茶,是禅与茶的巧妙结合。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禅茶指的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与茶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却在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相互渗入、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据主办方深圳正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妙修介绍,禅茶是用茶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妙修说。
据《茶经》记载,两晋时期是禅茶的发展时期,当时,僧人为了防止打坐中“昏沉”、“掉举”等情况的发生而广种茶树,采制茶叶。到了唐代,许多高僧借茶论道,使得禅茶日益风行。
同时,二者也相互影响,中国茶禅协会官方博客中介绍,因为禅宗主张圆通,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和谐,从而在茶文化发展中进行了相互配合,所以唐代茶文化得到迅猛发展,禅宗有着一定的“功劳”。
禅茶文化中的“大人物”
在禅茶文化中,有几位人物的名字是一定要知晓的,例如吴理真、圆悟克勤禅师。
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圆悟克勤禅师则是“茶禅一味”的提出者。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禅师在今日的湖南石门“茶禅之乡”主持灵泉禅院(即夹山寺)时,提出了“茶禅一味”。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在这方面,音乐会上的表演者张乐有着深深的体会。祖籍山东临沂的张乐,这次用西洋乐器——小提琴来演奏中国禅茶音乐,他由衷地说:“我在美国生活了21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音乐,但我还是被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底蕴呼唤回来了,这是一种在血液里的东西。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成为了一种东方文化的载体。正因为我向往这种茶禅一味的境界,所以希望透过禅诗、茶意、音韵,向大众推广与传唱禅茶文化,让人们在欣赏中体悟‘禅与茶’,感受这种心灵与自然的结合、茶境与禅意的溶融。”
张乐笑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用西方最精美的乐器,来演绎、阐释禅茶文化,让它变成一种世界语言。
禅茶文化化作音符
现如今,禅茶文化通过各类形式,日益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不仅有中国禅茶网、东方禅茶等网站,还有关于禅茶修习班的培训课程,同样,在全国各地还有禅茶活动不断举办。其中以禅茶文化节最为多见,多是采用在古刹进行茶艺表演等形式。
因此,禅茶音乐会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先声夺人。那或嘹亮纯净,或柔美圆润,或高亢豪迈的原创禅乐,显着不一样的风格,从多个角度阐释了禅茶的精神内涵。妙修介绍,其实,在2013年12月27日,他们就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对话禅茶———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各类活动的举办,是推动禅茶文化走向大众的重要渠道。
本次音乐会的禅茶诗词作者、禅茶文化指导释仁炟法师说:“‘禅与心灵的交响、茶与音乐的激荡’,这是禅茶音乐会的原动力。‘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禅茶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愿大家都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出一份力,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尽一份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