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用书画艺术传播佛学
2015-12-25 11-39-43 来源: 作者:任钦功 编辑:吉青 点击:次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博山正觉寺正觉文化发展中心书画院名誉院长。
缘起
书画艺术是反映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佛教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就与丹青结缘,相生相伴,互为促进。正觉寺博山正觉文化发展中心书画院的建立,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自觉融合,也是佛教文化之广袤深邃和书画艺术之博大精深的互相映照。
在10月1日“大美正觉——博山正觉寺首届佛教书画摄影展”开幕式上,梅墨生先生被聘请为博山正觉寺正觉文化发展中心的名誉院长。梅墨生先生佛学造诣深厚,他将对佛与禅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借此良机,便有了一段对梅墨生先生的采访对话。
正觉初印象——气势宏大,道场庄严
“博山登正觉,晨见四围青。夜色迷灯色,心经总佛经。举头瞻皓月,随耳听风铃。大寺峨然起,争知法脉灵。”在与梅墨生先生对话前,就有幸拜读了他的五律《正觉行》。如此,话题自然从他的诗作开始。
“我是第一次来博山,第一次来正觉寺。看到刚刚建好落成的正觉寺,我感觉气势非常的宏大,道场非常的庄严,风水风景都很好,在青山环抱之中,又有了一处庄严佛土。仁炟法师弘法毕生,功德无量,两度朝山发大悲愿,非常令人尊敬,难能可贵。仁炟法师本身的生命阅历和文化修养,以及其在出家前在科研领域的成功,对于他成就这么一番功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基础。通过短暂的接触,我觉得仁炟法师有很高的领会和文化修行,写的诗词非常好,包括他对书法的爱好。因为他有那样的经历,有那样求佛的阅历,加上他的领会,所以他对文化的重视、感悟可能也不是一般修行的人可以达到的。”
正觉寺座落在古齐文化地区,有一千六七百年的佛教历史渊源,又有整个山东在现当代这种艺术和文化的热情和推崇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很深的宗教和文化渊源,当然还有仁炟法师个人的素质和才能的多种主客观因素,才能够让他有这样的理念, 让他能在一个佛家的场所重视文化艺术,同时因为有了文化艺术,也多了一种弘扬佛法的机会。
图:聘请梅墨生(右)为博山正觉文化发展中心书画院名誉院长,由博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周茂松(左)发放聘书
艺术与宗教——都是关于生命的学问
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随之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其中包括了佛教书画艺术。书画艺术和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梅墨生先生也有自己的认识。
“艺术、文化离不开人生,宗教更是离不开人生,其实都是关于生命的学问,然而佛学又是关于生命的大智慧、大究竟,其在本质上都是有关系的。一般层面来说,佛学传到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人的世界观、生命观都有很深的影响,也可以说改变了中国人对生命的许多理念。同时佛教对艺术文化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有佛学的进入,对生命的究竟认知就决定了艺术本身的境界,决定了美学这门艺术的层次——深邃、空寂、空灵。一般认为,东汉明帝期间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兴盛,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佛教造像、佛之国度、抄经、丛林制度等等。禅学对中国文化的更深的影响在于‘联系’,因为禅学里有儒学的因素,更有道学的因素。”
梅墨生的作品儒雅,空灵,大概与他对佛学道学的亲近有关。禅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诗、书、画,不是表面上的一种刻意。“你的艺术里表达的气息、境界,就是你心灵世界的反应。”梅墨生如是说。
建设与发展——传播善的信息和理念
2015年10月1日,在“大美正觉”书画摄影展的开幕式上,梅墨生被聘请为博山正觉文化发展中心书画院的名誉院长。作为国家级的书画专家,他对书画院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
“说起来原则也很简单,利用这么一个宗教的道场,利用这么一个灵山净水,利用书画艺术的传统形式,吸纳人才,传播佛学文化,当然也是传播善的一种信息和理念。书画艺术在本质上来说必须要有一种理念,一种生命的理念,一种以佛学为核心的生命理念,
“由于人们的根基不同、慧悟不同、机缘不同,所以对佛学的真谛理解的层次也不同。”梅墨生讲道,“但是佛教文化接引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目的的众生。大家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在对佛教文化领悟中,会逐步了解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梅墨生先生佛学造诣深厚,他将对佛与禅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作为晚辈,与梅先生交谈,有如沐春风之感。也令我们对书画艺术和佛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