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科学佛学幸福人生 3/7
2012-09-15 23-09-30 来源:博山正觉寺 作者:仁炟法师 点击:次
第三章 科学与佛学
一、科学研究的特点
科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是外求,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渐进的过程。
自然科学使用仪器、工具和反复实验得到研究结果。例如要研究细菌,就要用显微镜;要研究天文、研究星星,就要使用望远镜,像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等。
科学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究实验证明。
二、佛法研究的特点
佛法研究的对象和课题是自我,方法是内求,是向绝对真理渐修、顿悟的过程。
佛法不需外界的仪器、设备,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身心,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存乎一心。
佛法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求的是实证:信解行证,强调的是智慧。佛法修行和修证的结果,是要明白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真理真相。
三、佛教讲求真修实证
两千多年来,不断涌现的佛教大成就者,证明了佛法的可修可证、能修能证。
唐宋以来,禅宗参禅斗趣之风盛行。而有无真修实证的证悟,并不在于斗机锋的高低。雪峰义存禅师和尼师玄机的对话,很有意思。
◎雪峰义存禅师与比丘尼玄机的公案
唐朝的雪峰义存禅师,他禅风高峻,机锋凌冽、法幢高树、名声远扬,许多人与其争锋,而不能胜。
有一位老尼师,她参禅打坐多年,有一定的道行,听说雪峰义存禅师禅风了得,想要试试,跟雪峰义存禅师斗斗禅法,比试高低。
有一天,这位老尼师来找雪峰义存禅师。进了门,雪峰义存禅师问她:“你从哪里来呀?”这句话可不是普通的问话。在禅宗里头,这句话也是充满禅机的,你从哪里来?
老尼师回答:“我从大日山来。”
大日山! 地球上没有大日山。在哪儿啊?佛教有《大日经》。大日,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也叫大日如来。从大日山来,是说她从法身佛大日如来那里来。这句话不得了啊!这是法身毗卢遮那佛的使者来了。
雪峰义存禅师不动声色,接着问:“太阳出来没有?”你从大日山来,就从太阳上接着往下问:太阳出来没有?
尼师回答更不得了:“出则化雪峰。” 更厉害!太阳还没出来,出来把你雪峰都化了。出则化雪峰,这在禅宗里头叫夺人又夺境。
禅宗里参禅斗机锋,有夺境不夺人、有夺人不夺境、还有夺人又夺境,这是最厉害的一招。我太阳出来,把你雪峰都给化了,好厉害,禅风凌冽。
雪峰禅师还是不动声色,接着问:“你怎么称呼啊?”
这位尼师回答:“玄机。” 玄机,玄是黑色,机是机器、织布机,字面上解释即是黑色的织布机;从义理上说玄而又玄,我的机关你识不透,含着玄机,你识不破、参不透。
既然叫玄机,就从机器上往下接着问吧,黑色的织布机。雪峰禅师接着问这尼师:“一天织几尺布啊?”
尼师回答:“寸丝不挂。”好厉害,黑色的织布机寸丝不挂。要说织几尺布,那就落俗了。寸丝不挂,这是什么?法身佛呀!
雪峰义存禅师经过这四个问答,甘拜下风,不说话了。
尼师喜洋洋,心里很高兴,把你雪峰义存给斗败了,略施一礼,扭头便走。
刚走了两三步,雪峰义存在后边就喊话了:“你的袈裟拖地啦。”
这个尼师没有思想准备,还高兴着,不自觉地、下意识地回头看看袈裟拖地没有。
这时候,雪峰义存禅师在后边,拍掌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为什么?你的那个寸丝不挂是假的。(众人鼓掌)有没有真修实证,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都能够表现出来的。高僧大德、明眼人一看便知,糊弄不了的。
四、佛教的真理不断被现代科学所证明
1、量子力学与佛力加持
科学是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渐进的过程。凡是读过初中或高中的人,都知道牛顿力学的三个定律和三个公式。在物理学处于初级阶段时,牛顿力学是真理。比如用手拍一下桌子,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手拍桌子有几公斤力,桌子也会给你几公斤力。人类发明了电之后,电磁场的客观规律,牛顿力学便派不上用场。人类发现了分子、原子、质子、光子,牛顿力学便更不适应了。
物理学家创立了量子力学。证明光子、量子都有能量。国外发明了光子能量测试仪。用来测试物质的能量。例如,水也有能量。西方的足球运动员,都喜欢喝法国的一种矿泉水,能量比较高。能量低的水,人们喝了对身体无益。
仁炟见过光子能量测试仪,它显示的最高能量是100。有趣的是,把佛像、佛经放在光子能量测试仪上测试,显示的能量都是100。仁炟喝的这杯茶水,能量也是100。仁炟的一位弟子喝的茶,能量是98.6。仁炟拿过那杯茶,念过7遍药师咒,再测,马上100。以上测试说明,佛力和经书法宝的加持力,真实不虚。
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佛教不是封建迷信,佛教是科学的。同时,也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为什么经常念佛、诵经的人会健康长寿。
2、理论物理学之弦论与《金刚经》
弦论,是理论物理学最新的一门学说。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粒子。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不同振动和运动产生出来的。这些粒子的寿命,非常短暂,很多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运动、不断地生灭变化。
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正如佛在《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弦论进一步证明了佛法是真理。
3、现代天文学与佛教宇宙观
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阳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的。五百年前,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还不究竟。美国科学家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证明,宇宙是由无数星系构成的。星系,例如银河系,是像圆盘状的扁平体。
佛陀不认为地球、太阳是中心,认为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这个说法出自《华严经》。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有无数的佛、佛世界存在。整个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佛教对于宇宙世界细分如下:
世: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界:空间的划分,东西南北上下,十方。
世界: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
小千世界:一千个世界。
中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
大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个大千世界。
一佛刹:一尊佛教化的国土,涵括三千大千世界。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佛刹,位于“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重。
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位于“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中央。
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位于“华藏庄严世界海”的中央。
华藏庄严世界海:位于“十方世界海”的中央。
十方世界海:在“一真法界”中。
一真法界:诸佛证悟,如来以“一真法界”为身。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间宇宙构成的学说,竟与今天最先进的天文学、宇宙构成学说是那样的吻合,那样相似。
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使用了那么多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看到的宇宙空间,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并且讲得那样具体、清楚,实在令人赞叹佩服。
4、佛教“临虚”与诺贝尔物理奖
释迦牟尼佛睹明星而悟道后,他以高度专注的心,深入自己的身体内部,观察着自身的本质,发现自己的整个身体结构是由极为细小的微尘组合而成。
这些微尘是比物理学上的“基本粒子”更小的物质单元,佛教称之为“临虚”,接近于空。
而且这些微粒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在不停地生灭变化。佛陀说,在一弹指间,每一个微粒已经生灭了几百万兆次。他又以自己的佛眼、法眼观察万物,发现所有的物质与人的肉体一样,那些微粒亦在不停地运动,变化。
千百年来,大多数人对佛陀的这一说法,感到不可思议,难以想象。因为,我们的身体看起来如此的坚固,恒常。有的人虽然从人的生老病死,感觉到了身体缓慢的变化,但也很难相信,自己的肉体弹指之间变化如此之快。而无情的物质世界,常人更是难以观察到它们的变迁。
“数百万兆次”似乎是一个象征数字。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这不是象征,而是真理,物质微粒的变化的确如此。
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这个课题,并且作了多次试验,用来了解组成宇宙的物质微粒。他发现,基本粒子内部的组成单元,以极快的速度生灭、运转、变化。为了测定这种运转变化的频率,这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仪器,叫做“气泡室”。经过反复测量,微粒每秒钟变化次数高达10的22次方,即1后面添加22个零。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的说法得到了科学证实。这位科学家所发现的物质真相,与佛陀亲证的一样。
总而言之,佛教的真理不断被现代科学所证明。
五、佛教阐释的空间维次与生命
1、人从哪里来
佛教阐释的不同空间维次与生命,从某种角度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高智慧的“星外文明”。
比如:人从哪里来?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里曾讲过,人是从光音天来的。光音天是第十二层天,属于二禅第三天。《增一阿含经》三十三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复还天上。”开始时,人都会飞,因为贪恋地上的蜜食,身体变得粗重,再也飞不起来了。
2、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什么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世纪谜题。
21世纪初,科学最大的谜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的存在,向全世界年轻的科学家提出了挑战。暗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人们目前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的构成也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的能量的5倍以上。
佛陀将生命分为十大类,称为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十法界中又分为四圣、六凡。
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是圣者所悟的境界;六凡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为凡夫之迷界,亦是六道轮回的世界。每一个法界的生命都有不同强度的能量。
十法界中,除了人法界和畜生法界的生命,肉眼可以看到,其他法界的高级生命和较低生命,目前用高端科学仪器都很难触及。
佛陀以及修证到较高境界的高僧大德,则可以与之沟通,并在这些法界任意遨游。
这些都有待于科学的探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