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正知正见 祛除我慢 福慧双修
2013-01-21 09-52-21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仁炟法师 点击:次
(根据2013年1月4日释仁炟法师在正觉文化义工工作会上的开示整理)
一、历事炼心 降服烦恼
历事炼心,通过做事才能炼心,不做事炼不了心的。无始劫积累的惑业烦恼,需要在对境中历事炼心,不断降服。没经历一些事降服不了烦恼。经历一些事情,慢慢地思想境界提高了,烦恼降服了,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也是逐渐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大家都希望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开悟。开悟是一刹那的事,但是需要修行的积累,走不了捷径,没有捷径可走。大家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精进地修行,才能达到开悟的目的。开悟以后还要修,悟后起修。“希更审除微细惑”,咱们现在不是微细惑,咱们现在惑还很多。逐渐地开智慧,袪粗惑、细惑、微细惑。
二、正知正见 团结一致
保持正知正见非常重要。正见是八正道的第一项,统摄其他正道。八正道又名八圣道,是证道的八种方法和途径,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正确的见解。正确了解人生的痛苦、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断灭以及断灭的方法;
正思惟:正确的思考。即离欲、慈悲、助人、解脱的思维;
正语:正当的言语。即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不恶口和不绮语;正业:正当的行为。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正命:正当的职业。即放弃不正当职业,以正当职业谋生;
正精进:正当的努力。制止恶念的滋生,断灭已升起的恶念,培育未升起的善念,促进已升起的善念,使它发展圆满;
正念:正确的观念。即保持清醒,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感受、思想、心念,以便制止世间的一切诱惑与嫌恶;
正定:正确的禅定。即修习四禅定。
大家在修行中首先要具足正见,并在正见的指导下,力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同时,在做事中历事炼心,磨砺自己,祛除无始劫来的毛病习气。这也是咱们正觉寺这么多年来坚持走的路,未来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路会越走越宽广,不断地步步登高。
另一方面还要团结一致,这很重要。师父在许多场合讲团结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讲团结都不过分,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咱们正觉寺八大根本戒规,第一条就是讲团结。
三、戒骄戒躁 袪除我慢
作为佛弟子,每个人都要讲奉献。对佛菩萨、对正觉寺奉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要沾沾自喜,得少而足,做了一点点贡献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贡高我慢,那都要不得。
我们跟佛菩萨比还差得远,太微不足道了。取得一点点的成绩跟佛菩萨比起来也还是微不足道的,要不断地努力才行。在任何时候不可以有贡高我慢的心,一有贡高我慢心非入魔不可,弄不好把这个慧命都丢失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个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我们的思想深处,落实到我们的八识田里,成为我们的知见,化成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行。要戒骄戒躁,竭尽全力避免贡高我慢的思想、言语、行为。
四、福慧双修 悲智双运
精进修行,努力工作,为佛菩萨多做事,体现了福慧双修。修福修慧,就像一个车的两个轮子一样。一个轮子没法走的,车要有两个轮子才能跑得快,左右都要有轮子。不能左边有轮子,右边没轮子,独轮,那不行的。一个轮子在中间,一边装多一边装少了也不行,也走不正,还是两个轮子更稳当。所以我们既要修福也要修慧,直至福慧具足、觉行圆满。
在积极奉献中还体现了悲智双运。慈悲智慧是佛教的两大特色,是佛教的本质。慈悲是方便,是相,智慧是体,是根本。所以我们修行修得越来越慈悲、越智慧。不可以越修行烦恼越多,应该越修行烦恼越少,内心越慈悲、愉悦,说明咱们的路走对了。如果越修行烦恼越多,说明这个路子走得不对,有问题,自己要检查自己,要改正,要忏悔业障,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五、有错就改 共同进步
至于工作中谁都难免出现错误,还未成佛嘛。像佛觉行圆满了就不会出现错误了。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一旦发现错误,自己要努力改正,别人也要善意地提出批评,提供帮助。是善意的,而不是在那指责。互相指责没有用的,大家都不能进步,是是非非会使精神涣散,向心力降低。我们要凝聚向心力,要提高,要加强,把正觉寺、正觉团队和正觉文化打造成团结战斗的集体,这样我们才有力量,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把弘法利生的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