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修行寄语三》节选二
2012-09-19 14-28-01 来源:博山正觉寺 作者:仁炟法师 点击:次
9、发心 大家首先要有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就不能称为佛门弟子。光有慈悲心还不够,慈悲心只是度众的方便,菩提心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没有慈悲心就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即是发愿与一切众生一同成佛的心。我们佛弟子修行只是为求人天福报,而不是为和众生一起成佛就不是优秀佛弟子。愿大家都发这样的大菩提心,这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标、目的地。
我们学佛要有坚固心和长远心,这样修行才能持久,立场信念要坚定,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挫折发生退转。
要折服我慢心,不能觉得自己了不起。我慢心一起,问题就会马上出来。
10、六度 布施能对治自己的贪欲,提高自身的信誉和福德。
持戒能对治自己的一切毛病习气,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提高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忍辱能扩大自己的心量,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涵养。
精进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已生者令消灭;未生者令不生;一切善,未生起者令生起;已生起者令增长。全面提高自己的才干、素养。
禅定,能提高自己的定力,处变不惊。在任何复杂艰难的环境下,都能保持冷静。富贵不淫其事,贫贱不移其志。
般若妙慧则是有别于世间小聪明的大智慧。对任何扑朔迷离的事物,具有真知灼见。顺境不骄,逆境不怨,永远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地分析处理问题。
通过修持佛法,提高品德、增强定力、启迪智慧,才能具有良好的品德、过硬的心理素质、海纳百川的气度、遇事不惊的定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在人生和商海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1、佛法概要 佛法研究的对象和课题是自我,方法是内求,是向绝对真理渐修、顿悟的过程。佛法不需外界的仪器、设备,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身心。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存乎一心。佛法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求的是实证,信解行证,强调的是智慧。佛法修行和修证的结果,是要明白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真理真相。
佛教的经典书籍浩如烟海,林林总总,不外教理行证四事。明白教理,依法修行,依修证果。佛教的修持法门六度万行,异彩缤纷,盖由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证悟菩提。
佛教讲的般若智慧,不是世间讲的小聪明。而是在任何复杂纷纭的状态下,都能够保持冷静,具有真知灼见。
只有彻底地了解了世界的真相,才能不被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自在而从容地面对一切,沉着冷静地应对一切,既超然又现实地活在这个世间,这便是佛教空性的智慧。
佛门弟子,不但求人生的幸福,还要求解脱福,解脱福才是彻底的、最圆满的幸福。了脱生死、证悟涅槃比世间福更重要。
12、惜福忏悔 佛教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宿命论。佛教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通过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多做善事不做坏事,能使命运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幸福和吉祥。
即使很有福报也要注意惜福。弘一大师家客厅对联上有一句话:“惜衣惜食不是惜财原惜福”。意思是惜衣惜食不是为了惜财,而是为了惜福。希望大家也记住这句话。要珍惜福报,才可使大家的福寿都绵长。
佛门弟子修行,便是从改变业力上修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已生的令消灭,未生的令不生;一切善,未生的令生起,已生的令增长。通过修行,积集一切善的力量,消灭断除一切恶的力量。去除无明业力,增加慈悲力和智慧力,使福德增长。
要想祈福,还要忏悔业障。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因为大家无始劫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造作,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灵,这些生灵就成为你的冤亲债主。你想得福,无论你是想求世间福还是想求解脱福,他们会障碍你,他们要讨债。怎么办?要忏悔业障,超度冤亲债主,化解矛盾。
大家一定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以前做了坏事要赶快忏悔。这样,化敌为友,我们现世能够更有福报、更吉祥,个人修行中的障碍也容易消除。
大家修行很辛苦,起早贪黑地诵经念佛做好事,而傲慢心、瞋恨心一起,火烧功德林,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还有修行的障碍,精进修行很难的,持之以恒也很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悔、埋怨都是修行的大敌。
13、金刚经 人们常说「开悟的金刚」,《金刚经》通篇都充满了般若智慧。诵持《金刚经》不仅可以种下未来成佛的金刚种子,而且现世的工作生活也会充满智慧,得到真实的受益。
大家诵《金刚经》,等于每个人身上就佩戴了诸佛的金印,会平安吉祥。诵持《金刚经》,在吸收学习经文义理的同时,个人也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的尊重、保护,不但在世间人中堪称第一,就是在出世的三乘圣人中也是堪称第一的。
《金刚经》的每一句都有深妙的含义,要自己去参,找答案。即使是高僧大德的解释,也是他们的见解,自己还要参,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参究、参悟,逐步领悟《金刚经》的妙理,灵活运用它指导自己的修行和工作生活。参什么?《金刚经》的每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要自己去参。不要问师父每一句什么意思。师父要是给你解答,是师父慈悲。不给你解答,也是师父慈悲,那是师父要求你自己去参。如果师父都告诉你了,你还参什么?不自己参究,如何得大智慧、见性开悟呢?
14、大悲咒 持诵大悲咒最好吃长素。吃众生肉就不是大慈悲心了,就没有平等心了,吃长素你的慈悲心才能生起来。
告诉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如果想诵《大悲咒》治病的话,一定要有慈悲心,而且要严守戒律,这样才能与观世音菩萨相应。
15、耳根圆通一行三昧 耳根圆通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不是说我专门拿出时间来诵经、念佛修耳根圆通。风声雨声以及生活中的一切音声都可以作为修行的方便。大家在专注的闻声中,很容易沉寂下来,在反闻闻自性中开启般若智慧。
证入一行三昧的修行人,自己的身体心灵、思想意识、行住坐卧,等于都是在道场中修行。言谈举止,行为举动,任运自如,皆是佛道。
由持名念佛,到忏悔念佛,最终达到念无所念的实相念佛;由口念耳闻,逐步深入,口念心闻,心念心闻,最终反闻闻自性,念无所念。此方法同时蕴含了耳根圆通、一行三昧,即能开启般若智慧,除障却病,又能积累净土资粮, 便于修持,易于成就。
16、戒杀素食 戒杀素食可提高修行人的慈悲心,去除修行上的障碍,对于福德智慧的增长非常重要。并使人获得健康长寿的福报,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平安吉祥。希望大家都能够戒杀素食。
肉类被食用消化以后,产生酸,食品生物化学和医学上称酸性食物。大部分蔬菜水果食用消化后,呈碱性,称碱性食物。多食肉类,可使血液呈酸性(血液混浊),其原因是血清蛋白凝固所致。要中和此酸性时,血中的钙质必大量消耗;其钙量消耗,细胞即行老化;人体则易疲劳,无耐力,易神智不清与衰老。
多食青菜、水果这些碱性食物,可使血液保持碱性(血液清),使人清爽,精力充沛,脑力敏捷,并可长寿。
动物性脂肪为饱和脂肪酸,含胆固醇量多,易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亦会促使癌细胞繁殖。植物性脂肪主要是非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胆汁酸的排泄增加,使胆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脏病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