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在朝山过程中,享受大自然的禅悦
2011-11-26 11-42-20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文宣部 点击:次
一、目录
(一)【朝山小计】
(二)【大众参与 一起朝山去】
(三)【法师开示】《宿营地夜话》
(四)【朝山新闻】《2011年盂兰盆节法会圆满结束》——文:光明草
(五)【大众分享】
1、《默默跟香路 拳拳弟子心——朝山跟香义工日记摘录(之一)》——文:妙途
2、《朝山所得》——文:朝山义工
3、《星光下的生日烛光》——文:妙甘
4、《“日行一善”之捡烟头 》
(六)【朝山图集】
(七) 【历史人文】 《曾子之孝》
(八)【建寺动态】: 《六和楼开始内部装修》
二、正文
朝礼日期:8月11日——8月20日
朝礼区间: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祥和村至临沂市费县梁邱镇东河村
叩拜数目:5905个
大众参与统计
截止8月20日,博山正觉寺接收到的实修活动报名人数共219人,统计如下:
·11位 信众发愿与法师同数叩拜。(来自:淄博、济南、菏泽、临沂)
·70位 信众发愿每日叩拜108拜。(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淄博、即墨、广州、济南、河南)
·114位 信众发愿诵100万遍地藏王菩萨圣号。(来自:淄博、济南、上海、延安、天津、深圳、栖霞、海口、青岛、临淄、菏泽、河津、威海、河南)
·87位 信众发愿十斋日或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来自:淄博、烟台、北京、天津、临朐、延安、长沙、济南、河津)
·10位 信众发愿阅读经藏。(来自:淄博、临朐、深圳、延安)
·79位 信众发愿每日读诵《金刚经》《楞严咒》《十小咒》《心经》各1遍,《大悲咒》7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青岛、海口、济南、淄博)
宿营地夜话
时间:2011年7月25
地点: 宿营地
参与人员:仁炟法师、朱景东、圣强、圣君、妙柏、妙传、妙宣、妙壮、妙石
一、 不急也急 ,急也不急
朱居士:法师,您当年朝礼五台山的时候叩了多少个头?
仁炟法师:叩了多少个头我也不知道,朝拜五台山没有九华山远,大约一千六百多华里。
妙壮:据说朝礼五台山的时候,一天叩拜十个小时。
仁炟法师:可不止,上午从四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一点半到八点半。现在慢下来了。
朱居士:那时候身体好,体力好。
仁炟法师:朝礼五台山,前半段身体比较好,但是到了藁城,就走不了那么快了,后半段走得很慢,病了几次,到了衡山连水都喝不下。那时候前一段路走出来,后边慢一点,心也踏实。现在距离九华山还远着,不到七分之一。
妙石:2005年,师父为了尽快到达五台山,因为内热,牙龈红肿发炎,医生看到牙龈的发炎程度,不敢给师父拔牙,师父坚持让医生拔。
仁炟法师:不拔牙不行啊,不拔走不了路。那是2005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我到医院拔牙,医生看到我脸肿得老高,眼都肿了,担心有危险,不给拔。仁炟对医生说,没关系,你拔吧,出了一切问题,不用你负责,我自己负责,你放心好了!医生给拔了牙,三天后就不疼了。拔了以后炎症就消得快,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也是经历折磨,停拜了十二天。好了不久,到了守平,又出问题了,火攻到嗓子上去,嗓子说不出话来。又住院打了三天吊瓶。2005年6、7月份,盛夏的时候,柏油路面,我们用温度计测量,下午三点地面温度53度。有一次仁炟带着头套,戴得有些高了,磕头下去,真“呲啦”一声,跟煎鸡蛋一样,快把肉皮煎熟了,赶紧把头套戴好。
这次就接受2005年的教训,一个是身体有问题,拜不了那么多。早晨四点多开始叩拜, 到了八九点钟就休息了,走五六里路。这次叩拜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严重上火,稍微有些心火。
从阳历3月25号开始朝山,现在是7月25号,整整4个月时间,走出来250里路吧,平均一天才走2里路。中间养病治病就用了65天时间。这次的磨难比2005年的大得多,一个是岁数,年龄大了,四大也不和合了,身体不听使唤。这次朝拜不久,膝部就得了滑膜炎,腰部腰椎间盘又突出了。不服老、不服气不成呀。
朱居士:不能急啊。
仁炟法师:不急也急,急也不急。
二、朝山、建寺与修行
朱居士:这么多年拜下来,您老人家在拜佛礼佛上有什么受益?
仁炟法师:有很多。首先从身体上,没出家以前,诵《地藏经》、诵《金刚经》,早课晚课我都是跪着做的,跪诵、磕头的功夫练出来了。跪着诵经,一是恭敬,另外对身体也比较好,相当于练腿子,打坐容易双盘。不练腿,很难长时间打坐,定力也很难提高。有了定力,就易开启智慧。
三步一叩朝礼佛教圣地,重要的是能忏悔业障、磨炼身心,在艰难困苦中增强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作为出家人还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僧格。
这么多年修行,应该说仁炟定力不太好,跟人家修行好的比差得远,但通过朝山的过程,把自己置身于禅定的修持中,同自己以前的定力比,还是强多了。身三步一叩;口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心高度集中、明明了了,对外境如如不动。此时的三步一叩如入禅定、身心安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朝山过程中,享受大自然的禅悦,其乐融融,奥妙无穷!
定力增强之后,智慧也会随之增长。经历了朝山的体验,可以把许多事情看得开、看得透,也能放下许多执着。在处理问题上,因为沉得住气,才能够比较慎重地考虑,这样不至于犯严重错误。
以前没有建寺院没有什么事,出了家自己管好自己,老实修行就行了。从2002年开始筹建正觉寺,快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来,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危机,许许多多棘手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到国家、省、市、区宗教部门告仁炟,什么罪名都有。甚至趁着仁炟不在寺里,商议要把仁炟赶走。这么多年,每年都有故事,想没有也不行,总是要出事,总是有故事。但不管什么故事,仁炟看着这些故事,就像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看着几岁的小孩在玩泥窝窝,他们玩他们的游戏,我做我该做的事情。这样别人不管怎么诬告,自己心里坦然,方寸不乱。
有这种心态,首先感恩诸佛菩萨的加持,得力于多年《金刚经》的诵持。自己也坚持两条原则,第一条,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第二条严守戒律,严格约束自己。
戒定慧三学,仁炟修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
三、荒山沟上崛起的正觉寺
朱居士:正觉寺是平地起高楼啊!
仁炟法师:可不是平地,原来是一片荒山沟,三十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垫起来的,佛力加持。
朱居士:您老的愿力在这里。
仁炟法师:愿力微不足到,还是佛力的加持,信众们的支持。2009年至2010年,这两年建设得比较快一点。也是希望赶时间尽快建设好,早日开光,届时请仁炟的皈依师也是剃度恩师能行长老升座,为正觉寺的方丈大和尚。我师父85岁了,年龄大了,早日请师父升座也是仁炟的一个心愿。
朱居士:正觉寺现在有多少位常住僧人?
仁炟法师:不到十位。
朱居士:都是您的徒弟?
仁炟法师:不全是。寺院有五六个沙弥不错,虽然文化不高,但能够认真做事修行,坚守岗位,目前大多时间都负责看护工地。
正觉寺出家人生老病死寺院全部负责。将来盖安养院,不但负责出家人的养老,出家人的父母养老问题也解决。出家前家里有小孩的,寺院帮着抚养小孩,每人每月三百元。希望出家人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办道。从去年寺院就开始这么做了。
朱居士:现在的人贪图享乐的多,愿意吃苦的少,现在的孩子更吃不了苦。所以您三步一叩,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榜样。修行要老实,不能在嘴皮上下功夫,这是很好的一个榜样。
仁炟法师:榜样不敢当,尽自己本分吧。自己做好一个普通出家人该做的普通事,不求什么,也不图什么。还是四个字:老实修行。前两三天,我听当地的信众讲,他们刚从五台山回来,三步一叩,五个台都朝到了,一共十几天的时间,收获很大。现在朝山的人,比前几年多多了,大家亲身去体验实践,对于佛法会有更深的领悟。
仁炟常常告诫弟子,仁炟有两个普通,一个普通出家人,做普通出家人该做的普通事;弟子们也是两个普通,普通出家人的普通佛弟子,做普通佛弟子该做的普通事。
朱居士:像我们这些凡夫一个个都是不甘平凡,真正甘于平凡的就不是凡夫了。
四、跟香义工
仁炟法师:跟香的义工一共四位。你们都过来,这位是朱老师,大家认识下。
朱居士:他们是怎么分工的?
仁炟法师:义工圣强是代理组长,组长在寺里有别的事。
朱居士:负责生活的是哪位?
仁炟法师:负责生活的是妙柏,他是一级厨师。
朱居士:法轮未转,食轮先转,随喜赞叹!
仁炟法师:圣强,朝山义工的组长兼驾驶员,跑前跑后、张罗事情都是他;圣军,不离我左右的侍者,包括一切卫生。我现在进不了厕所,蹲不下,只能用简易座便器。座便器的清理,主要都是他负责的,包括洗衣服,别的义工有时间也做;妙传是临时的朝山义工,深圳的信众,请了一个月的假,在寺里呆了二十几天,再跟着我朝山,当朝山义工,再过几天就要回深圳了。
魏居士是淄博摄影家协会的,摄影摄像方面很有造诣,来了几天,做一些拍摄记录工作,过几天就回去。他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定期地来朝山现场拍摄。
跟香义工采用了轮换制度,大家发心护持仁炟朝山,轮换制让大家都能够参与,尽量让大家都满愿。
朱居士:说说看,有什么感受体验?
妙宣:又脏又累又苦!
朱居士:义工队伍里有没有考虑加一个文笔比较好的?把一路上这些感人的、有趣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记录下来。
仁炟法师:目前还没有这种人才。不过修行讲的是老实,真修实干,不在于写什么好文章,我这个想法可能不对,老老实实地朝拜就是了,走就是了。当然有那个缘分,有好的笔杆子,咱们也欢迎。
朱居士:看您老发的什么心,要是自己朝朝山就算了,不用写下来。要是为了度化更多众生,就写下来。
仁炟法师:众生度化的越多越好,仁炟没有那么大的威德,罪业深重。
五、希望三步一叩的朝山行永远传递
仁炟法师:仁炟希望三步一叩朝山的活动永远传递下去,希望以后的正觉寺主要负责人都要有朝山的经历。
2011年盂兰盆节法会圆满结束
|
文:光明草 |
《佛说盂兰盆经》云: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自2002年重建以来,每年皆会举办盂兰盆节法会,以传播孝行,利益众生。今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正觉寺依例举办盂兰盆节法会。
提前一天,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盂兰盆,清洁卫生,迎接信众。
法会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在法师们的引领下,放生、诵经、礼忏、绕佛、拜愿、上供……有条不紊,虔诚如一;祈愿现世父母常安乐,过去父母远离恶趣,也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大众吉祥如意,生活祥和安然。
图一:简洁庄严的会场中心。
图二:大明湖畔的放生 。
图三:仁炟法师主法。
图四:绕佛。
图五:拜愿。
|
默默跟香路 拳拳弟子心
——朝山跟香义工日记摘录(之一)
文:妙途
2011年3月27号 晴
昨夜的睡眠质量不是很好,凌晨一点多被一阵狗叫声惊醒,由于是旷野露宿,担心安全问题就披衣出来巡查。寒夜风凉,拿出电筒四下照照,狗叫声更烈,于是熄了灯光,不想走路声惊醒了师父,师父叫着妙翎,我应了一声,告诉他是弟子在巡查。就这样师父担心弟子们的安全,弟子们也牵挂师父的安全。一点多至两点钟狗叫声不止,师父和弟子们都没睡好,我也是一直巡逻不敢睡觉。三点多师父用过早斋领师兄们上路了。
今天的路程将要进入博山市,师父的几位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近20人参与了朝拜队伍。由于在闹市区内,师父朝拜及休息时总有许多人们在观望,有的赞叹,有的好奇,也有的表示随喜,但我们一如既往地前行。众弟子在师父的感召下,似乎也有‘如如不动’之心,似乎眼前之境界与我们毫无关联。
漫漫朝山路,会经过很多地方,遇见很多人事,或赞或谤,我们应无喜无忧;漫漫修行路,会遇上很多境界,经过很多考验,或顺或逆,我们应不执不嗔。
今天路过旭硝子工业园,师父磕头378个。
2011年3月28号 晴
今天妙途很惭愧,凌晨两点钟起床到朝拜地点,师父和跟香义工已经开始朝拜了,妙途还在迷糊状态。十点睡,两点起,睡眠跟不上。
今天有13位弟子随师父一起跟香,其中有位江居士,60多岁。江居士本来也有报名参加此次朝山跟香,由于年龄等诸多原因未能如愿。他一直为护持三宝默默地做着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事认真细心,此次朝山之行的二辆三轮车都是他改装、维护后交给我们的,为前期准备工作做了不少贡献。也许在他的眼里,师父是个‘能人’,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也许他不知道什么是‘禅’,或者因文化层次不高,不能正常诵经,但以他精进护持三宝之因,今已与三宝结下无尽之缘,待他日机缘成熟定会得度。愿诸佛护佑所有精进护持三宝、为佛教默默贡献的四众弟子,早日业尽障除,离苦得乐!
师父与四众弟子迎着清冷的晨风一路叩拜,师父磕头469个,路线至秋谷路加油站路段。
2011年3月29号 晴
今天师父的状态很好,每次段朝拜的时间比昨日长很多。昨天拜一段我们偶尔给师父揉揉腿,今天师父坚持不要我们揉腿。有时候师父休息时会停下来打坐调息,我知道师父在坚持,也在自我调整。若不是师父有禅定功夫,能够通过打坐调整精气神,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常人难以办到的。
今天师父给跟香弟子开示:朝山之途,贵在修行,叩拜之余,记事诵经,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搌除余念,唯存佛号,同愿同行,团结互助,远非离恼,菩提之路。
路线:秋谷路加油站——颜文姜饲。
2011年4月7号 星期四 晴
来到这个寺院快半个月了,每次都会有收获,让人深感不虚此行。以前未来之时,幻想着会遇到一些满腹经纶的高僧和道友,大家围炉夜话,煮茶论佛法,畅怀恣情于山水之间。到来之后才发现大家都在为这个建设中的寺院尽心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把佛法挂在嘴边高谈阔论,或许真是说法者无法可说。仔细观察,总有一些人和事,一些生活细节让人感怀,难忘!静心反思,点滴佛法,事事佛理。
这次能与师父同行,得到通知时着实兴奋好几夜。以前也想过,能跟随在一位高僧身边受其言传身教,修行一定更快。可师父每天就是磕头朝拜,停下来专门开示讲法的时间极少。师父就这样三步一拜,默默地向前叩拜,这让我想起了达摩禅师传法的一个片段:当年祖师临回天竺之际,唤亲信至前问其多年修行所悟,个人所言不同,独慧可三拜叩独立一旁不语。祖师言:你已深得我法骨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莫非师父所做一切只为表法(用身体践行,向众生说法),以心印心?
妙途不善言辞,所识道友不多,每天就这样静静地观察着每个修行人。有默默打扫寮房楼卫生而不留名的常住义工菩萨们,有在斋堂唱着佛曲快乐工作的义工菩萨们,也有风餐露宿坚守岗位、守护寺院的出家师们……妙途就这样在静静的观察中感悟,在感悟中修行,在精进成长!
2011年5年27 星期五 晴
由于朝拜地点离寺院越来越远,路途将近莱芜市区,朝拜之行不便再有大量人员跟拜,今天只有妙科师兄一人跟拜。我们义工人员的工作量有所减轻,于是将我的工作转交妙继师兄,我也戴上护具,体验一次头吻大地的感觉,坚硬的水泥路面,即硌膝盖又硌头,一段跟随下来已有些步伐不稳。坚持着、坚持着,跟上师父的步伐;一步步,一步步,任汗湿衣衫,任头痛膝痛腿软,不历红尘种种苦,怎发无上出离心?
2011年5月28号 星期六 晴
今天一如往常,凌晨3:00起床,3:30过早斋,4:00出发,大概五点钟已到昨日停止叩拜的地点,已见昨日与师父结缘的两位师兄韩天法、苗红伟及他们带来的多位佛友,在等候与师父一起叩拜。韩天法与苗红伟是昨天师父在朝拜途中慕名前来拜访的,既是打算跟拜也是来为师父做向导。
为了不扰民与占道,我们的叩拜队列一直是单行线,师父在前,男众随师后,女众在男众后。一行人在马路右手最边边处三步一叩向前叩拜。我为信众们发护具,今天来的信众及法缘全在意料之外,正思忖所带护具及所带午餐(九个馒头)是否够这十多位师兄分发之时,韩师兄送来了他们自带的护具,还有矿泉水。想不到初出博山第一站就感召如此善缘,后勤保障问题迎刃而解。
一条长长的朝圣叩拜队列在莱芜大道上缓缓向前行进。沿途不断有信众加入跟拜队列,有的拜一段时间还要赶回公司上班,人员增增减减,护具循环使用。师父每磕大概117个头停下小憩,其间有信众提问,师父随缘开示。
拜至滨河路,我们的心情格外愉悦。这里有一条河流,水波不兴,河边有垂柳,垂柳形成一条绿化带,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阵阵清香飘来,令人心旷神怡。
休息之时,有几位师兄相继在师父那里请了法号,其中有一位叫妙前的师兄在师父那里请完法号后大放悲声,一声声呼唤着师父。师父说那是喜极而泣。此景不禁又让我重新审视了师父这位七十岁老人决心朝山的意义。难道仅是为了还愿?记得前几日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小伙子来观望,师父邀请他掰掰手腕,小伙子笑笑走了,师父随后说了句:“凡闻吾名者,见吾形者,听吾音者,悉发菩提心,皆共成佛道。”师父以大悲心度众结缘,常在无言间,若不是常随师父身边,细心观察,怎会师意?
大约拜至上午10:30,师父磕头数共819个。
2011年5月31号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我们朝山以来第一次宿营,以前虽然也有过野外宿营,但那毕竟离寺院很近,有后方的大力支持,不过是演习,热身而已。
想不到初出博山第一站,法缘如此殊胜。当地佛友已经联系好了一个念佛堂门口的场地给我们住宿。师父叩拜至上午11点钟左右,在当地信众的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念佛堂。院内已经用钢管搭上了一个简易的大棚,寺院方面也用车送来了我们的行李辎重。对于朝山,能有这样的善缘和条件,对我们来说已经感觉很奢侈了。吃过中饭,简单地规范整理了行李后即支起了两个帐篷稍事休息。
傍晚,这个小小营地经历了宿营以来的第一次小考验。首先是乌云覆盖天空,天色渐暗,然后大风卷着路边的黄尘狂扫而至,帐篷像一个充气的降落伞,左右摇摆。短暂的忙乱后大家开始各自收拾,先用雨布盖上了我们的行李,然后将露天的东西收进雨布。这时帐篷被大风刮变了形,我连拖带拽着想把它整个拖进旁边的小仓库,却发现这个庞大的软布包裹居然如此沉重,于是先拿被子、物品,把东西清空之后再折叠收起帐篷。这时,这个简易的钢管大棚在大风的侵袭下居然有些倾斜,钢管脚由于没有固定,柱子向前移动倾斜,斜压在帐篷下的被子上。这时师兄们的东西也都放到了雨布里,师父的三轮车也用雨布遮好了,大家合力抬起这根钢柱,我才搬走被子,然后一起将帐篷抬进居士家的小仓库。
夏日的雨,骤来骤歇,不到二十分钟,暴雨即停,天空居然朵朵彩云。于是我们又准备整理这简单的大棚。经过风雨的侵袭,这个貌似坚固的钢架结构的大棚居然整体向西倾斜三四十度,若不是西面有墙顶住,可能已经倒塌了。我们在念佛堂佛友的共同帮助下,用绳子拴住大棚顶上的钢管,然后用车拴住绳子拉拽,终于扶正了这个大棚,然后再绑铁丝固定,用扫把将地上低洼地的积水扫走,待水干时,我们再次搭起帐篷,准备晚上宿营休息。
朝山之行,是一种历练。佛菩萨会考验我们吗?必须的。师父会考验我们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未来不知道有多远,还有多少事在等待我们,我们不得而知,拭目以待。
朝山所得
文:朝山义工
在朝山中,跟香义工和跟拜信众有很多,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在跟香跟拜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朝山的艰苦,表达了对佛菩萨的虔诚礼敬,自己有所悟、有所得,彼此的相处亦有很多感动和快乐。
朝山之路也让信众和佛弟子们增长了见闻和生活阅历,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在这里学会了包饺子,还学会了摄影技术。最让妙甘师兄有收获的,是学会了惜福。有一次,跟报恩寺的一位庙居士吃晚饭,庙居士在把稀饭都喝完了之后想喝水,当时妙甘师兄倒了一大碗。师父说不能这样,倒水要倒两口,否则去别的地方会被人说不懂规矩。妙甘师兄说,回到学校,他将继续发扬这种朝山的吃苦精神,感恩精神,完成学业,回报社会更多人。
妙崇师兄说,她最大的改变和收获是,学会了干家务。以前在家的时候不爱干家务,现在在营地洗碗、洗衣服的活儿都干了,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更加懂得对父母感恩了。朝山这种野外生活使得过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的年轻人得到了锻炼。
妙林师兄自幼生活在城市,家庭条件优越,从没有经历过朝山路途中的种种困难艰辛,可是她都一一克服了。一路走来,即使身体不适,感冒,也无法阻止一颗真诚向佛之心。靠着意志的坚持,佛法的加护,她终于熬过艰难,继续走在朝山之路上。
有一位圣蒙师兄是学中医的。仁炟师父的腿因为运动量大,拜完后肌肉会结节成肿块,很痛。圣蒙师兄就利用他的专业知道给师父治疗,用姜片垫到承山穴上,再放上挺大的一块儿艾团,使之逐渐发热,再稍加按摩,效果很好,使肿块消了很多。
朝山走到平邑县,平邑县是金银花之乡,尤其宿营地所在的流峪镇,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金银花。金银花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花儿和叶子都能入药。正觉寺南部山区有几千亩荒山,以后要逐步开发。于是,趁着下大雨不能朝山的时间,仁炟法师就带着跟香义工们,去学习金银花种植和采摘技术。这又让跟香义工们有了个意外的收获。
朝山之行有苦有乐,更多的是仁炟法师和跟香义工们懂得苦中作乐,视苦为乐。我们学会了精进修行,也学会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将永远珍藏这段记忆。
星光下的生日烛光
文:妙甘
今天是8月20日,如果不是济南的师兄于昨晚告诉我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几乎要忘记这个日子。儿的生日,娘的苦难日,今日不能陪娘亲度过,因为在朝山的路上,跟随师父一同朝山。
在跟随师父朝山的这些日子里,每日看到师父用年迈的身躯叩拜在这或泥泞、或平坦、或潮湿、或尘土飞扬的路上,时常被感动着,也推动着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选择在沉默中度过,不告诉其他一同朝山的义工师兄们。
今晨雨未停,原定凌晨开始朝山的计划取消。这样我们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广东来的圣铭师兄因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这几天感冒发烧,也可以趁机休息休息了。我想,这或许是佛菩萨给我的一个小生日礼物吧-——养精蓄锐。
醒来时已经6点,稍作洗漱,吃过早饭,8点多雨停啦!好久不曾谋面的太阳,今天终于出来了。夏雨初歇,在田野中,空气特别清新,闭上双眼深呼吸,清新的空气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心田。相比于都市生活,在这里真的可被堪称为原生态、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了!这,是我收到的又一份生日礼物。
就这样想着,听到师父决定出发朝山的声音。是啊!师父经常说每拜一下,离九华山就会进一点,趁着天气清凉,阳光初现,正是朝山好时刻呀!收拾装备,出发!我们朝拜在乡间田野,我们朝拜在农户人家间。在这夏末秋初的季节,两边的庄稼长势甚好,经过几天雨水的浇灌,也更显得茁壮了。经过村间时,当地的乡亲们会驻足观望,为师父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的行为赞叹不已。我拿着相机,用镜头记录着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也记录着两边的风景,用心书写着自己生命中又一个新的开始。
今日朝山结束时已是下午2点多,由于昨日休息的好,师兄们依然兴致盎然。回到宿营地,我们各自忙碌着手里的工作。晚上7时,夜幕降临。这里没有都市里耀眼的灯光,没有噪杂的喧闹声,天上的星星特别明亮。我抬头,看见他们对我眨着眼睛;草丛里各种虫子的鸣叫声是那样的清脆。我闭上眼睛,静心体会着这纯粹的清净之感。这种感觉,或许是佛菩萨给我的又一份生日礼物。
朝山座谈会结束后,今天就要结束了,我也默默的走过了今天,第一次如此安静的度过自己的生日,或许这是长大的表现!朝山座谈会开始了,从济南来的妙森、妙崇师兄带着月饼、小点心也到了宿营地。在各自发言之后,座谈会本应结束了,话筒那边的妙胜师兄突然说:“今天是妙甘小师兄的生日,祝师兄生日快乐”!我惊呆了,师兄们怎会知道我的生日?远在深圳的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我的生日?接着我的手机里收到了师兄们的短信祝福。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向幽默风趣的圣君师兄捧着我的脑袋,深情的说:“甘啊!今天你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然后,在我无任何防备之下,亲了我一下,如兄长般的。大家一阵欢呼。妙空师兄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支弯弯的红蜡烛,点上,并小心翼翼地端到我的面前;圣蒙师兄拿起相机;话筒那头的妙胜师兄提议唱生日快乐歌……!在圣强师兄充满磁性嗓音的带领下,生日歌在这郊外的田野上空荡漾。这一瞬间,让我激动不已;这一瞬间,师兄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看着温柔的烛光在黑夜里摇曳,我不忍吹灭!在这星光之下,在这黑夜里,这摇曳的烛光是那么的明亮。这是一盏灯,一盏照亮黑夜的灯;这是一盏灯,一盏照亮我们心田的灯;这是一盏灯,一盏给我们千万佛子力量的灯……
在这个佛教大家庭里,我时时被感动着。21岁,我生命中又一个新的起点。相信在这个大家庭里,在师父朝礼九华山的路上,我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21岁。感恩师父,感恩师兄们,让我有一个这样终身难忘的生日!
图1:夏雨初歇时,随师朝山去。
图2:弯弯的蜡烛 温柔的烛光 大大的惊喜。
图3:对着烛光许愿。
我是怎样背诵金刚经的
文: 妙光
我开始背诵佛经是在1998年。那时我用三元钱请了一本《金刚经》与《六祖坛经》的合刊本。里面有一段我把它抄写贴在墙上,经常看着去读,渐渐就背下来了。2004年在深圳弘法寺,受皈依以后,把一部很短的《佛说八大人觉经》背下来了,也用了很多时间。2007年依止仁炟师父,主修《金刚经》,在2008年夏天把《金刚经》背下来。在之前没开始背的时候,已经把《金刚经》读得比较熟练了。开始背是分32段,每一段有时用小字写下来,坐下来也背,走路也背,忘记了从口袋里掏出来看一下再背,这样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把整部《金刚经》背下来。后来,《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也是这样逐一背下来的。
能够把经典背下来有很多好处。第一能止,止住妄念。我平常读经的时候,思想很难集中,口里念着经文,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妄念很多;背诵经咒的时候,妄念就很少了,因为思想要高度集中,才能背下来。第二能观,妄念止住以后,清净心慢慢生出来了,清净心能开发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如来藏里面,源头在佛性真如大海,就像自来水管,接通以后,水就能哗哗的流出来,我听大德高僧开示的佛行“加减乘除”法,这就是乘法,智慧能成倍的增加;修福报是用“加法”,熄灭贪嗔痴烦恼是用减法;智慧开显能清除阿赖耶识一切恶的种子,就能用除法,能速除灭一切烦恼。诵经咒能观,平常工作、生活中就能断——断除烦恼;第三能照,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能够生起一点浅般若智慧,能够解悟少许,世上万法皆缘起性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不应起执着;第四能行,《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原来行善修福报,做义工,心里常产生怨言、不快。现在思想比较进步一点了,知道这都是成道所必须的资粮,福慧双修,缺一不可,只要是能够修善的地方,都尽力去做,给自己起名无诤,与世上无诤,与人我无诤,与万法无诤,深达般若实相,常乐我净,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感恩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加持。
“日行一善”之捡烟头
今天下午我一个人出去捡烟头了。第一次萌生捡烟头的想法,是和本地的两位朋友去爬本地的龙台山时,朋友说看到山上有烟头,想捡走以保持环境清洁。从那开始就有了捡烟头的想法。
由于我工作比较清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总想着能做些积德行善的事,但捡烟头这种事情,一开始我一个人的确做不来,总觉得别人看见了会觉得自己怪怪的,不好意思去捡。有次无聊时在江边散步,四下无人,看地上有些烟头,就试着捡了起来。谁知这一捡,心里竟然立刻生出了一种欢喜,这种欢喜并不是因为自己捡了烟头而产生的高兴,是一种没理由的欢喜,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欢喜。几天后我就约朋友一起去龙台山捡烟头了。
来到龙台山,朋友二人从山脚往上捡起,我一人从山腰往下捡。实话说,我当时还是觉得不好意思。同样,第一个烟头捡起来的时候,心中自动地生起欢喜心,虽然如此,我还是怕被人看到。由此也感叹,一个人的我执真是强啊。捡烟头过程中遇到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要捡烟头,我竟然一下子无言以对,答不上来。后来在半山处和朋友会合,跟朋友说刚才有个人问我为什么要捡烟头,朋友说很简单啊,就说脏呗,环保呗。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差劲了,朋友说的多好啊。
和朋友会合后,继续捡其它地方的烟头。我带着善心与欢喜心去捡起每一个烟头,感觉每捡一个烟头,都有佛力在加持,很舒服。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我们才捡了一半,就约好第二天继续。捡了一天烟头下来,我感觉身体很舒适,心里很柔和。
这就是我捡烟头的初体验。捡烟头是很好的善行,能积累福报。修行要福慧双修,福报对修行的帮助非常大,一个人如果能经常积德行善积累福报,修行就会顺利很多,进步也会快很多。 (注:在我们第一次捡烟头的时候,在路上意外的捡到了几块钱,顺手供养山里的寺庙去了。在我们第二次捡烟头后的一个星期,我竟然破天荒的在马路上捡到50元,我这辈子几乎从来不会捡到钱的,50元是我这辈子捡的最多钱的一次了,后来在佛诞时我帮失主拿去放生了,并代失主将功德回向给一切如母众生。) |
图一: 因地面坑坑洼洼,有许多淤泥沉积,故不得不在公路旁边狭窄的沙石路面上叩拜。仁炟法师与跟拜信众的信念与虔诚,感动着路边很多当地居民,他们都默默感受着行者的无言之教。
图二:在乱石中艰难行进。
图三:雨中叩拜,点点滴滴,已分不出是雨水还是汗水。
图四:凌晨在长达2公里的泥浆路面上叩拜。
图五:简易的宿营地。
图七:远道而来的广州信众圣铭,为发心跟随法师朝山,已经在家每天练习拜佛四五个小时。如今,他终于得偿心愿。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曾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以“孝”著称,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被升格为儒家经典。《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一般认为《大戴礼记》中有十篇是从《曾子》而来),亦多是阐发“孝道”的。曾子的故事脍炙人口,对后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在此我们特选两个体现曾子的孝亲故事以飨读者。
耘瓜受杖
有一天,曾参随父亲曾晳下地去耘瓜。曾皙教曾参说:“参儿,锄地下锄要稳,拉锄要匀,切勿手忙脚乱。”说着便做起示范。 曾参用心学习,小心翼翼地耘瓜。曾皙老当亦壮,遥遥领先。
曾参初学乍练,手脚生疏,远远落在后面,但他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稍一不慎,一棵肥壮 的瓜苗被锄掉了,于是大惊失色。曾皙回头一看,十分生气,顺手拿起木杖就打儿子。曾参没有逃避,反而顺从地趴倒在地,任凭父亲责打。曾母听说儿了挨打,急忙跑到田间,抱住儿子痛哭。曾参忍住疼痛,劝说母亲:“请母亲不要难过,爹爹是在对我教训。是我惹爹爹生气了。” 曾皙渐渐息怒。
回家之后,曾晳担心打伤了儿子,便悄悄到书房门外窥视。曾参知道父亲走过来了 ,忍住肉体的疼痛,抚琴而歌,让父亲放心。
思母吐鱼
一天曾参的妻子从外面提回家两条鱼。因为曾参最爱吃生鱼。妻子精心泡制好生鱼,放进大碗里,摆在桌子正当中,并在周围放好了佐料。曾参的大儿子曾元,二儿子曾申趴到桌旁,馋涎欲滴。曾妻要孩子们等爹爹回来一齐吃鱼。
一天曾参的妻子从外面提回家两条鱼。因为曾参最爱吃生鱼。妻子精心泡制好生鱼,放进大碗里,摆在桌子正当中,并在周围放好了佐料。曾参的大儿子曾元,二儿子曾申趴到桌旁,馋涎欲滴。曾妻要孩子们等爹爹回来一齐吃鱼。
说话间,曾参从学堂里教学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乐乐开始吃饭。曾参筷子夹了一块生鱼,在热汤里一涮,又沾了沾佐料放进嘴里,味美可口。可是很快,他脸上的喜悦表情不见了,还“哇”的一口把鱼全吐了出来。曾妻大为吃惊,惶恐不安地问道:“夫子,生鱼不好吃吗?”曾参眼含热泪说:“我的老母亲生前不知生鱼美味,今天生鱼虽然美味,我却独自品尝,真是不孝啊!”
从此以后,曾参终生不再食生鱼。
六和楼开始内部装修
六和楼是一座集寮房、斋堂、办公室、流通处为一体的七层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近一万二千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一千多人食宿,是山东省博山正觉寺2010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六和楼位于正觉寺的东南面,自下而上分别是:
负一层: 车库;一层: 佛教书店、流通处等;二层:斋堂—素香斋;三层至六层:寮房,其中四层增设办公室和会议室。
六和楼融古今建筑特色为一体,雄伟坚固,水、电、暖、通网络配套齐全,不仅为十方善信在正觉寺静修、闭关、疗养提供舒适的环境,也将为佛法、公益慈善、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宽敞清净的场地和舒适的后勤保障。
图一:六和楼大屋顶挂琉璃瓦已完工,重檐亭子一层正在施工。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