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唯识与中观 卷二 (7)
2011-12-03 21-57-58 来源:正觉谈 作者:妙法 点击:次
但是唯识学进一步讲,我们现在介绍的是拿第六意识这个目标来说明三量。可是唯识所告诉我们的整个的这个世界,宇宙万有这个世界、物理世界以及我们的身心,一切摆出来,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这问题来了。这整个的世界,这个宇宙万有,太阳月亮星星,山川人物草木,乃至云怎么样飞、风怎么样吹,水怎么样流,乃至我的身心怎么样活法,这一切每样外相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呈现的现量境。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先插进一个问题。所以学唯识宗的批驳《楞严经》批驳其他经典。那么其他经典也一样,《楞严经》上佛告诉阿难:“虚空生汝心中”,整个的虚空在你的心里头,“如片云点太清里”。 整个的虚空、整个的宇宙、无边的宇宙在你心体里头,在我们的心性里头,不过是万里虚空里头的一点云那么大。你看佛讲我们的心量有多大:“虚空生汝心中, 如片云点太清里”。何况其他的世界,十方世界,还依虚空所生。整个的十方世界还在虚空里头。就是说这个文章反过来理解:整个的比如地球、月亮、太阳在这个虚空里头。但是,不是整个的虚空在你的心中整体里头,不过是万里青天里头一点灰尘而已。就是说我们的心量有如此之大。
那么,这样看来《楞严经》所提出来这个要点,也是唯识所讲的:这个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同一道理――现量境。了解了这个现量境,我们晓得了。现在我补充出来给大家讨论,本来这个课程,像我们这样上,是要给佛学朋友打基础,不敢说很有基础,但可以和相当有造诣的人讨论了。也许我这样讲大家有些吃力,大部分的听众需要多留意呃,也许以后这种机会还有没有不知道哦。
这个现量,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那么好了,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不要走小乘人的路线,并不讨厌这个物质。小乘人的路线有两个:一个是讨厌世间,讨厌物质,要离开外物好像才证得内心的清净,才能得道。实际上都是在玩弄意识!对不对?!第二点小乘的见解呢,把外物、外面的世界,与精神的心分成两个世界,像西方哲学的分类法――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这两个世界,实际上非也!就是说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心与物这两方面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等于我们现在所谓心物一元,是一体的。既然了解了是一体,那小乘的修法,是空外界、空掉身、抛掉四大,而证得清净的这一面,认为是究竟涅槃是错了,所以说是外道。
我们看第八阿赖耶识的颂,“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这些以后会谈到,现在只引用一句说明这个道理。“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什么根?前五根是我们身体――眼耳鼻舌身,第六根――意,意是思想。身就是这个肉身呃。身,特别提出了这个身,加重叫根身。因为根呢是生理上的机能。前五根。身呢,把机能包含进来,整个的身,合在这个身子;还有这个器,是物理世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所变出来的这个现量。这样我们晓得现量是这么个东西。在一般的唯识讲解,大家忘记了,它这个现量范围说得很少,多述于第六意识。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我们要进一步啊。对大家我经常有个感叹,这一百年来,这个唯识学,乃至民国以后被他们搞的范围缩小得一塌糊涂。
我们人――凡夫为什么有思想?思想是比量,这个比量也是阿赖耶识的现量。这是我特别提出来告诉你们,这是很严重问题。但是过去唯识学家前一辈欧阳境无先生,我们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在这里听得一定很蹊跷了,他一定会跟我来论辩。还有马一浮先生是忘年之交,他是蒋介石先生的舅舅呃,在他的著作里有一句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是果位上的事。我说马先生,你讲过这个话?他看我这么质问,他就说:我现在很后悔著作,很想把他烧了,我就不讲了。前辈的谈话高明的很。他晓得我这么一问,里面一定有问题,他马上警觉到说:“唉!过去的著作,很想把他烧了”。因为我要提出:“灵光独耀”不一定是果位上的事。凡夫都有“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一面,圣凡不二。
刚才最后一句,告诉大家,是我提出来的哦。再加一个范围说明,一般讲的唯识是以观待道理,是用唯识学原来的名词观待道理,拿现在的话讲叫逻辑思想辨别的范围而说意识的现量、比量、非量这三量的差别。如果进一步,由阿赖耶识的道理讲,即使非量、比量也都是阿赖耶识的现量。但是要加一个注解:这个现量是讲阿赖耶识呈现出来幻有的、幻有存在的这一刹那(这一刹那又要加注解:这一刹那――就是万古千秋也是这一刹那)等于佛经说“一时”,你看每一部经都是“一时,佛在哪里”。 万古千秋无前后际,只有“一时”。这个道理要了解。
刚才刘教授(刘世纶老师<叶曼居士>)也来谈讨论过,给他一提他当然就懂了。后来有同学要来问,我说你跟刘老师讨论,说我刚刚想下来休息会儿,你去问刘老师。你要来问我就会把我休息的现量打破了嗬(一笑)所以我不肯用比量嗬,你跟刘老师去比量一番。后来又跟着有位同学来问,他说:老师啊,思想思维的意识据他所听的意思说也是阿赖耶识的比量是吗?我说你这个问题也去请教刘老师。到刘老师那里听了一下跑回来跟我说,刘老师所讲的意思跟我稍有差别。我说那你先抄出来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讨论,我答复你一个人也是答复,一千一万人一起答,这都是佛经的办法,你看佛经上有许多人所记录的,问题他一个人懂了,还希望大家懂,这也是慈悲心。像阿难、文殊菩萨还要再提出来问,不是为自己问。所以我说你写吧,他一写出来,我说那你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他说,思想思维也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比量,这个意思是否是由于我们的身心物质等等都由于阿赖耶识所生起的这个道理这个逻辑而来的?对不对?好。我说你本身就是答案,对了!我说那就不要我来解释了。但是要注意哦,在这里文责自负、言责自负,这是我说的,我负这个责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