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梵音超凡入圣 禅修茶道追随玄奘大师的脚步即将走进印度
2017-02-15 21-54-06 来源:禅修茶道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禅茶心苑 禅修茶道 点击:次
1300多年前 丝绸路上的高僧
玄奘大师,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俗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译经家,开辟中国译经史的新纪元,同时他还积极讲经弘法,热心佛教教育,门下人才辈出。玄奘的译经传教,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日本和韩国的僧侣也纷纷投到玄奘门下,再把中国佛教传到各国。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他被称为“中国佛学界第一人”。
佛门巨匠&世界文化伟人
玄奘大师
中国最伟大的文化使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
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毅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戈壁沙漠的荒凉西域,大行僧人,孤身涉险,经历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九年西行求法的弘愿,传世卓越辉煌的旷世巨作!
玄奘大师,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大师出家受具足戒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大师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等。
集两国文化大成于一身
以一人毕生之所学
架设起沟通两大文明的桥梁
玄奘大师在中印文化交流历史上的地位无以伦比。他集两国文化大成于一身,以一人毕生之所学架设起沟通两大文明的桥梁。他一方面秉承广博深厚的中华史学传统,以一部《大唐西域记》的著作,为印度文明的昨日辉煌留下翔实确凿的记录;一方面又身负精妙玄微的印度佛学思想,翻译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经书,为中华文明的多样个性注入新鲜蓬勃的活力。因此,他被称为印度历史的光明,更被誉为中国民族的脊梁。
对于西方国家,玄奘大师开创了中国的佛国外交,在他西行求法的路途上,已经有天竺各国以佛经为纽带,展开对唐友好往来,在他回国以后,日本、韩国佛徒陆续到大唐求法,从他这里找到佛学源头,形成中日等国的友好往来,直到今天,中国佛徒和日韩佛徒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中国,玄奘大师实际上给国人西学提供了一种范式,一种开放式的思路。他在印度精彩的演讲也让唐朝的名声大噪。中印文化交流方面,大师把印度的大小乘经学传入中国、充实中国佛学。稍后印度的历法、医学、天算、艺术等亦传入中国,影响和充实中国文化。而大师亦把印度的逻辑学-因明学传入中国,振学了自先秦墨家、名家衰落而不振的逻辑学。
玄奘大师曾为戒日王讲解中国文化的情况,又介绍当时流行的“秦王破阵乐”,回国后受唐太宗之令把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传回西域及印度。
中国当时并不了解西域情况,玄奘西行,受当时在西域势力大的西突厥礼待护送,把中西的交通路线重新“打通”。唐朝亦藉玄奘西行的经历与见闻,于高宗一朝平定西突厥与西域,设都护府,控制了该地百多年。而玄奘西行亦使中、印正式建立政治关系。
对史地学的贡献方面,玄奘大师于回国后,把自己的西行经过口述,由位弟子慧立及辩机等整理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与《大唐西域记》二书。为研究玄奘、古印度及中外交通的重要史料。玄奘为第一个曾往返西域南北两道,遍游印度多国,又详加记述的人,《西域记》记载西域的风土人文,为不少正史所无,对后人考证丝路极为重要。
玄奘大师不论在国内求学还是到印度取经,都不是为了追求富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追求得道,而宁愿放弃富贵荣华,玄奘的行为感动了当时的许多人,于是许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玄奘获得成功。丝绸之路,尽管以沟通东西方贸易而闻名于世,但由于玄奘这些求道者的足迹,大大丰富了这条道路的文化内涵。
历史的天空下
大师西行 千古梵音超凡入圣
玄奘大师的一生,为法忘躯、舍己无我,意志坚定,不怕艰难,刻苦耐劳;恭谨好学,翻译严谨,不骄不谄,行藏合时。玄奘大师以坚定无比为救度苦难众生追求真理的菩提大愿,卓绝的坚毅意志、胆识智慧超人的实践,高洁无暇的德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佛教正法的流传、为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的交流促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世界历史最优秀人物中的杰出代表。
玄奘大师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各国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玄奘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的历史。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大师、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也说,“我们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大师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漆黑一片,他是唯一的亮光。”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库什那迦、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
玄奘大师用脚步量出的里程,竟准确到一里不差,使世界著名考古学家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
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坚贞不屈,德行高尚,是位大智大勇的佛教一代高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师,而且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哲学家为一体的大家,他的卓越活动在历史上曾为沟通中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外联系和中西交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玄奘大师对中国佛教和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不可替代。
大师为求真理舍身忘躯求法的大无畏精神永远为世人所传颂,他以华夏民族的宽容大度、坦荡自信、无畏无惧、博学多才以及坚忍不拔无我利他的精神,成为印度家喻户晓的传奇圣贤。他艰辛翻译的一千多卷经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为续佛慧命传递佛教正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玄奘大师无我大悲的言传身教,为佛弟子树下了光辉的榜样,玄奘大师的精神和无我奉献的大愿心必将随着佛陀正法的弘传在正信佛子中永久传递。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即将绽放古老佛国印度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即将走入古老的印度
在佛教发源地灿然绽放。
2017,期待一场感动人心的禅茶音乐会
有这样一场音乐会
从不售卖一张门票
也不做商业推广
却场场爆满
海内外媒体争相宣传
有这样一场音乐会
来自天南海北的演奏家
歌唱家 禅茶师……
灯光 音响 摄影 摄像
各司其职的专业人员
都怀着同一个心愿
弘扬中华优秀禅茶文化
有这样一场音乐会
灯光璀璨的舞台
一望无际的绿色茶园
宛若天地大禅堂
禅诗 雅乐 品茶 参禅 养生
洗涤心灵的精神盛宴
自2013年12月27日
在深圳音乐厅首演
迄今已举办九场
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被誉为
“茶与禅禅与心、心与人的和谐乐章。”
从深圳、济南、上海、成都
到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禅茶飘香 正清和雅
传承中华优秀禅茶文化
传递心灵宁静正能量
斯里兰卡总统盛赞:
“一场精妙的艺术盛宴”
总统心灵顾问拉萨纳长老点评:
“禅意浓浓、直指人心”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泯除国家民族宗教隔阂
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新名片”
中国的 世界的
禅与心灵的交响
茶与音乐的激荡
2017年2月25日
佛教发源地印度
来自中国的原创禅茶音乐
一场感动人心的音乐会
将在这里唱响
台前幕后
所有的辛苦 努力和付出
只为共同的目标:
音乐会演出圆满成功
让中国的禅茶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禅茶文化
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信念与愿力的汇聚
艺术团队集体心血结晶
成就了一场场纯公益的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2017年2月25日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 走进印度
我们一起努力
相关阅读
禅修茶道融入一带一路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2138.html
1600多年后 禅修茶道走进法显大师求学生活过的狮子国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2169.html
预告|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走进印度
/fileroot/2014dxcxjx00015/12170.html
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简介
/fileroot/2014dxcxjx00017/11823.html
春阳普照|广州·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将于3月10日开班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1831.html
春日迟迟 卉木萋萋|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将于2017年3月开班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1792.html
相约一份禅乐|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增益班将于2017年3月开班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1793.html